王守 / Wang Shou
王守(1492-1550),江蘇蘇州人,字履約,號涵峰,王寵(1494-1533)同母之兄。其先本吳江章氏,為王館甥,來吳後遂襲王姓。王守自少年時即整雅持己,和遜接人。他與王寵少同筆硯,食息起居形影不離。正德初年,兄弟二人以里俊選隸學官,補校官弟子員。正德五年(1510)又奉提學黃公如金(1473-?)之教,師從蔡羽習舉子業,凡三年。雖都是少年成名,但兄弟二人命運卻大不相同。王寵自正德五年(1510)參加鄉試,直至嘉靖十年(1531),凡八試見斥。而王守正德十四年(1519)舉於鄉,嘉靖五年(1526)進士,時年三十八歲。隨赴外選,授寧波府推官,歲末又掌鄞、象山二縣府事。嘉靖八年(1529)九月,應召前往北京,選為給事中。當時張孚敬(張璁)主政,與言官水火不容,而王守獨能得其意,眾亦不以為嫌也,疏陳六事,皆次第施行。後歷吏科右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終南京都察院御史,掌院事。卒於官。根據陸粲(1494-1552)所作祭文的記載,其卒時為嘉靖二十九年(1550)冬十一月,享年五十九歲。
與王寵情感甚篤,為撫其子
王守有《石湖集》,徐顯卿(1537-1602)序云:「昔在正、嘉間,王子履吉(王寵)名籍甚,海內知有王履吉者,履吉詩篇清矯,書法遒逸。其伯氏履約(王守)默然藏名,人若不知履吉有兄者。余從履約仲子玄成,得履約所作《石湖集》讀之。」王守立朝不妄交接,時有鄉人自微劣登清華,王守不通一刺。廟堂用事多嚴切,王守經歷要路,無詭隨、亦不紛競。與弟王寵親愛甚篤,王寵之才名過於王守,而守雅自重,不為表暴。王寵過世後,撫育姪兒,疼愛踰於己子。同時湯珍(1481-1546)、祝允明、唐寅、文徵明輩並為文酒交,諸子皆困抑,王守獨顯要,但他毫無矜貴之色。其詩宗盛唐,五言律不減王謝風格,至今以毅直稱焉。
王守與茶
傳世暖茗藏器「王氏鼎」
王守與弟王寵酷好飲茶、又善烹茗,家有傳世暖茗藏器「王氏鼎」,與惠山聽松庵「竹茶爐」、供春「紫砂壺」齊名。蔡羽在〈茶鼎記〉中寫道:「吳中善茗者,曩稱荻扁王浚之、延陵吳嗣業,今其法皆出於王子下。豈清勝奇絕之事,遂萃於一耶?王子固歸功於鼎,因記之。」說吳中地區善茗者有王浚之與吳嗣業等人,但他們的烹茶法其實都出自王氏兄弟,但王氏兄弟卻將功勞歸於傳世的暖茗藏器「王氏鼎」。可見王氏兄弟為人之謙抑。
清勝奇絕的烹茶法
蔡羽在〈茶鼎記〉中寫道:「王子履約(守)、履吉(寵)氏,王子方以文章顯名,而酷好飲茶。其暖茗藏器,別為斗室,淘煮、火功、斷湯、反釜,多不拘陸羽所傳。特出新意,融通其法,而色香滋味,近年無有及者。」意思是說王氏兄弟為暖茗藏器「王氏鼎」特闢一室,在此煮茶烹茗,方法多所創新,並不拘陸羽所傳,而茶色、茶香、滋味等,也是近年來吳中地區無人能及。蔡羽又說:「余嘗與王子遊金陵憩心湖,恒奇其善茗,訪之笑而不答。丁丑十一月,餘病煩壅彌月,忽自林屋入吳城,遇王子觀其煮茶,再飲而煩滌。用是,知王子敏於為文,嘗有渴思,留意於茗,厥功不細。」蔡羽說他曾與王守同遊金陵憩心湖,很好奇王守的烹茶法,但王守卻笑而不答;又說有次他生病彌月,感到心煩意躁、神思凝滯,但入吳城遇到王守,觀其煮茶、還喝了王守煮的茶,頓時神清氣爽、煩躁消除,才知王守相當用心於煮茶品茗之事,真是厥功其偉啊!從蔡羽〈茶鼎記〉生動詳實的記載,我們可側面了解王守及其弟王寵,作為吳中地區首屈一指的茶人,其個性、風範、以及清勝奇絕的烹茶法。(郭淑玲博士)
王寵兄弟 二人 連結分享
參考資料:
潘檉章:《松陵文獻》,卷五。
《(崇禎)吳縣志》,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