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 / Wang Chong

王寵 / Wang Chong

1494-1533
小傳

      王寵(1494-1533),江蘇蘇州人,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王守(1492-1550)之弟,與其兄王守少同筆硯,食息起居形影不離。資性頴異,於書無所不窺,而尤詳於經學,手寫經書,皆一再過。為文非司馬遷、班固不學,詩好建安三謝。正德初年,兄弟二人以里俊選隸學官,補校官弟子員。正德五年(1510)又奉提學黃公如金(1473-?)之教,師從蔡羽習舉子業,凡三年。既而讀書於石湖之上二十年,非歲時省待,不數入城。兩人雖都是少年成名,但兄弟命運卻大不相同。王寵自正德五年(1510)參加鄉試,直至嘉靖十年(1531),凡八試見斥。而王守正德十四年(1519)舉於鄉,嘉靖五年(1526)進士,其後仕於顯貴。王寵以諸生貢於太學,世稱「王貢士」、「王太學」。

      王寵工書法和山水畫,公推文徵明後第一,書法初學蔡羽,後規範晉唐;楷書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與祝允明文徵明齊名,被譽為「吳門三家」。文徴眀長於王寵二十四歲,折輩行與定交。王寵亦善篆刻,四十歲卒,有《雅宜山人集》。

 

王寵與茶

筆硯靜好、美酒香茶

    王寵,稟性惡喧囂,不樂居廛井,從蔡羽學書後即隱居石湖,幾乎與塵世隔絕。文徵明與王寵為忘年之交,文徵明在《姑蘇名賢小記》中描述王寵在石湖草堂讀書,說:「已築草堂石湖之陰,岡匡徑轉,藤竹交陰,每入其室,筆硯靜好,酒美茶香。主人出面揖客,則長身玉立,姿態秀朗,又能為雅言,竟日揮麈都無猥俗,恍如閬風玄圃間也。…」說王寵的石湖草堂藤竹交蔭,每次進入書齋,都見筆硯靜好、酒美茶香;而王寵本人更是風采秀朗、長身玉立,談吐不凡,竟日揮著拂塵,好像活在仙境的仙人一般。

 

惠山茶會、傳世暖茗藏器「王氏鼎」

      王寵寄情山水,每遇佳勝山水,輒欣然忘去,或時偃息予長林豐草間;特嗜茶泉,與文徵明同為「惠山茶會」的主要關鍵人物之一;同遊惠山者尚有蔡羽、湯珍、王守、潘和甫、鄭鵬、朱朗等文友。文徵明繪《惠山茶會圖》,卷後有王寵楷書《惠山茶會詩詠》。王寵與兄王守酷好飲茶,有傳世暖茗藏器「王氏鼎」,與明初「竹茶爐」齊名,同屬煮茶器具。

 

草書李白詩《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王寵於1528年草書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曰:「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據歷史記載,唐朝時玉泉山玉泉寺的中孚禪師不但善品茶,還善制茶,創製了一種形如仙人掌的扁形散茶;而中孚禪師據查是李白的族侄。「仙人掌茶」屬綠茶類,產於當陽市玉泉寺一帶,製成後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澤翠綠,白毫披露,湯色清澈明亮,清香淡雅,沁人心脾,為一代名茶。

 

且須痛飲盡七碗

      王寵《雅宜山人集》有兩句詩說:「且須痛飲盡七碗,鐘鼎山林安足論。」表達了王寵屢試不進、絕望仕途的心情,唯寄望兄長王守光宗耀祖,他在《乙酉送家兄履約會試》中對兄長說「努力休明時,望子光五族」,而自己則浪跡山林、以詩自適,「人生有身貴自適,枉向侯門躡珠履」、又說「且須痛飲盡七碗,鐘鼎山林安足論」;將己身安頓於石湖,徜徉湖上而忘返,讀書寫字作詩,還痛飲七碗茶,不亦樂乎!在朝鐘鼎當官、或放意湖上山林,人各有志、但求自適而已乎!(郭淑玲博士)

參考資料:

《(康熙)吳縣志》,卷四十九。

王寵兄弟 二人  連結分享

繼續閱讀
  • 《王履吉印》
    《王履吉印》
    出處 :《草書七律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