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 Tang Yin
- 稱號:吳中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4),江蘇蘇州人。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吳中四才子之一。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
弘治七年(1494),廿四歲時父親、妻子徐氏皆在年底病逝。隔年年初母親、妹妹又相繼撒手。弘治十一年(1498),廿八歲時參加弘治戊午年應天府(南京)鄉試,得第一名舉人,即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廿九歲時參加會試,唐寅與徐經(徐霞客高祖父)一同赴考。二月底,華昶突然參奏,稱程敏政事先洩題給徐經、唐寅,要求暫緩放榜。最終以「夤緣求進」之罪折抵贖金,最終唐寅堅辭不就。而同行的徐經則被派發浙江充吏役。從此,絕意仕途,後漫遊華中、江南諸山。
正德四年(1509),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開始繪製大量作品,其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正德九年(1514),曾任江西南昌寧王朱宸濠幕賓,發現寧王圖謀作亂,於是飲酒狎妓、裝瘋裸露,逼得寧王放他回蘇州。嘉靖二年(1524),十二月初二去世,葬在桃花塢北,身後僅遺一女。
好友祝允明為唐寅撰寫墓誌銘,如此評價唐寅的詩文:「畏為文,或麗或淡,或精或泛,無常態,不肯為鍛煉功;其思常多而不盡用。其詩初喜穠麗,既又彷白氏,務達情性而語終璀璨,佳者多與古合。」
唐寅與桃花塢
唐寅於弘治十一年(1498)中應天府鄉試第一,頗為自得。次年參加會試,因牽涉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黜為浙藩小吏,唐寅憤不就職,從此益發疏狂。多年漫遊後,於弘治、正德間於蘇州城北築桃花塢,該地傳為北宋名將章楶廢園,唐寅置桃花庵其上,自命桃花仙,作〈桃花庵歌〉,表達「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的人生態度,以與「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形成對照。唐寅桃花塢以植栽為特色,人為建設相對簡單,種桃對花,飲酒作畫,可說是他在挫折鬱困多年後,為自己尋覓一處重新出發的據點,在桃花塢中,他完成大量優秀作品。
唐寅與茶
茶畫傳世:《品茶圖》
唐寅一生創作多幅茶畫,傳世的有《品茶圖》、《事茗圖》、《琴士圖》。其中《品茶圖》(現藏台北故宮)是最重要的茶畫作品,清高宗(乾隆)曾懸掛在靜寄山莊千尺雪茶舍中。《品茶圖》題詩云:「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後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風候自嘉。」表達唐寅對茶的熱愛,以及對烹茶的講究,詩中「蟹眼」是指烹茶初始沸騰的細泡,而「松風」乃形容茶湯沸騰之聲。《品茶圖》另有乾隆和詩七首,乾隆詩云:「千尺雪齋設竹罏,壁懸伯虎品茶圖。羡其髙致應輸彼,笑此清閒何有吾。」雖貴為皇帝,也頗欣羨明文人的高致格調。
《事茗圖》
唐寅《事茗圖》(現藏台北故宮)頗享盛譽,描繪夏日文人山林品茗的情景。《事茗圖》以陳氏的號「事茗」為圖名,陳事茗本名陳朝爵,酷嗜茶,是書法家王寵的鄰友,王寵為唐寅的兒女親家,故陳氏與唐寅也頗多交往。此圖即描繪陳氏幽居品茗的情景:畫面高山流水、巨石蒼松,在參天古樹下,有草堂數間,草堂中一人正凝神閱讀,書案擺設茶壺、茶盞等,舍內童子在旁烹茶,而舍外有一人策杖來訪,身後書童抱琴相隨。《事茗圖》題詩云:「日長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此詩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可見愛茶人陳事茗日以茶為事的風采。
《琴士圖》
《琴士圖》乃唐寅為琴師楊季靜所畫。楊季靜以精湛琴藝遊於公卿名士間,與唐寅、文徵明等友善。畫中描繪在松林泉石間,一琴士身著高士衣冠,赤足盤坐水畔,輕撫琴絃,神態悠閒安詳;畫中洋溢清越悠揚的琴音,與流水淙淙相應和。唐寅另有《山水》扇面(現藏台北故宮),也是描繪巨石間細泉湧出,樹下高士回首凝望數竿脩竹,一旁几案擺設書卷器物,童子正在搧火燒茶,表現高士生活的清雅韻致。
一縷煙茶颺鬢絲
唐寅過著書、畫、詩、茶的人生,晚年窮困潦倒,但憑藉茶來安慰己心。他的詩寫道:「山閣臨溪晚更佳,繞崖秋樹集昏鴉。何時再借西窗榻,相對寒燈細品茶。」淒清的山谷,詩人借榻西窗、孤苦無依,但入夜細品一杯茶,成了最大的慰藉。而唐寅的《落花詩冊》中有句詩云:「一縷煙茶颺鬢絲」,頗有藉「茶」自況的意味,也是晚年的寫照。
- 《泉唐許安巢藏》鑑藏印出處 :《灌木竹石圖立軸》
- 《半禪三宿》鑑藏印出處 :《灌木竹石圖立軸》
- 《禪僊》出處 : 《灌木竹石圖立軸》
- 《吳趨》出處 : 《灌木竹石圖立軸》
- 《南京解元》出處 : 《灌木竹石圖立軸》
- 《傅翁》出處 : 《灌木竹石圖立軸》
- 《傅申之印》出處 : 《灌木竹石圖立軸》
- 《浮生若夢》出處 : 《灌木竹石圖立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