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 / Gui	Youguang

歸有光 / Gui Youguang

1507-1571
  • 稱號: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
小傳

      歸有光(1507-1571),江蘇崑山人。字熙甫,人稱震川先生,與王慎中、唐順之詩文唱和,合稱「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與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稱為「唐宋派」。

講學安亭,人稱「震川先生」

      歸有光眉目秀朗、明悟絕人,九歲能成文章,弱冠盡通六經三史、七大家之文及濂洛關閩之說。同邑文士吳中英,見有光制義之文大驚,以為當世士無有及此者,由是名動四方。嘉靖四年(1525),歸有光以童子試第一名補為蘇州府學生員,時年十八歲,接著以貢生選入南京太學。嘉靖十九年(1540),受主考官張治(1488-1550)賞識,舉應天鄉試第二名,後二十年,八次禮部會試均落第,科舉失望,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遷居蘇州府嘉定之安亭,講學授徒二十年,從者數百人。歸有光家貧,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維持生計。居安亭期間,王氏治田四十餘畝,督僮奴墾荒,用牛車灌水,以所收米糧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讓歸有光專心講學。歸有光縱論文史,談經說道,一時間弟子滿門,海內學者文士皆稱歸有光為「震川先生」。

撰寫《三吳水利錄》、獻計抗倭

      歸有光居住在安亭時,研究太湖地區的水利情況,他認為吳淞江是太湖入海的道路,只要拓寬吳淞江,解決吳淞江的淤塞問題,就能解決其他水道的問題。他還反對排泄太湖水,他指出「夫水為民之害,亦為民之利,就使太湖乾枯,於民豈為利哉!」他上書給當時的兵道、知府、知縣,闡述自己的治水主張,還搜集當時相關的水利文獻,著《水利論前》、《水利論後》等,撰成《三吳水利錄》四卷,是古代太湖水利研究的重要資料。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騷擾東南治海,歸有光曾入城籌備守禦事宜,並寫下《備倭事略》、《論禦倭書》、《上總制書》等,分析敵情,條陳方略,向當局獻計獻策。後來他還寫下《崑山縣倭寇始末書》、《海上紀事十四首》等作品。

六十歲入仕途,與吳承恩共事一年

      嘉靖四十四年(1565),歸有光考中進士,時年五十九歲,授浙江長興縣令。長興地處山區,長期沒有知縣,大小事務都由胥吏把持。歸有光到任長興後,興辦學校、平反寃獄、整治惡吏,他公開在《長興縣編審告示》中寫道:「當職謬寄百里之命,止知奉朝廷法令,以撫養小民;不敢阿意上官,以求保薦,是非毀譽,置之度外,不恤也。」他剛正不阿的態度得罪了當地豪強及上官,因此被調職。歸有光任長興縣令時,相傳為《西遊記》作者的吳承恩隨後也擔任長興縣丞,兩人為上下級的關係。因吳承恩以貪污罪被牽連下獄,研究者多認為歸有光與吳承恩不合,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兩人不合的原因乃文人意氣之爭。

      但近年隨著《歸有光全集》整理出版,發掘出更多此事件相關的文獻,證明吳承恩下獄之始作俑者另有其人,兩人不合之事乃子虛烏有。《歸有光全集》主編彭國忠教授指出,根據歸有光致吳承恩之書信及致他人書信內容,可知吳承恩於隆慶元年(1567)任長興縣丞,歸有光任縣令,二人共事一年左右。歸有光稱讚吳承恩人品高潔,視他為知己,吳承恩不是陷害歸有光的那位縣丞;歸有光也非與吳承恩關係「不諧」的長官。當時長興縣內實際上有兩個縣丞,貪贓枉法、誣陷歸有光,最終入獄的縣丞名為張元一;與吳承恩關係不諧、排擠歸有光的則是攝縣令黃通判。詳見彭國忠〈吳承恩長興縣丞任新考〉一文。

      隆慶二年(1568),歸有光被調任順德府(今河北邢臺市)通判,管理馬政。歸有光雖然對遷任順德通判大為不滿,但上任後仍兢兢業業,並利用政事餘閒,廣閱史籍,採訪掌故,修纂一部完備的《馬政志》。

      隆慶四年(1570),歸有光到北京朝賀萬壽節。同年,受大學士高拱、趙貞吉推薦,升為南京太僕寺寺丞。後來又被首輔李春芳(1510-1584)留在內閣,掌內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身列文學侍從之位。歸有光仕途晚達,期望自己能借機閱讀許多內府秘藏,在學術上獲得更深的造詣。但終因勞累過度,在敕房任職僅一年,便身染重病,年六十六而卒。

      歸有光與王慎中、唐順之詩文唱和,合稱「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與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為「唐宋派」。歸有光又與當時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並列《明史‧列傳‧文苑》。唐時升評價他的散文:「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

歸有光文集的編纂與流傳

      歸有光去世後,其嫡系、旁系後代皆開始為其編纂文集,形成了崑山本、常熟本兩種不同版本,但文章數只占了歸有光遺文的十分之一、二。歸有光之孫歸昌世(1573-1644),與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錢謙益交往密切,且歸昌世之子歸莊為錢謙益門人。錢氏對歸有光相當欽佩,自言受其影響甚大。歸莊於是請求錢謙益協助編輯歸有光文集,這次編輯動用了歸氏家藏遺文,文章數量比先前的舊本多出一倍。錢謙益、歸莊在編輯時都對歸有光的文字有所改動,汪琬還將自己對歸莊改動文字的意見寫成《歸文辨誣錄》。歸莊尚未編完歸有光文集就過世了,後續由徐乾學和歸莊的兒子、侄子一同完成,並有賴官員及遠近文人的贊助得以刊刻印行。

      除了歸氏家族代代接力編纂其文集,書商與歸有光的學生、仰慕者也積極的整理歸氏遺著。然而長期以來編纂與研究者都只注意歸有光的文學成就,他的形象甚至被其散文成就所遮蔽。其實歸有光在經、史、子三個領域中都有著述,他的學問是全方位的,不僅蘊涵了家國情懷,更以肩負天下為己任。

歸有光與「世美堂」

      「世美堂」在崑山與嘉定交界的安亭江邊,原為歸有光繼妻王氏曾祖父王致謙別業。歸有光〈世美堂後記〉記載:「成化初,築室百楹於安亭江上,堂宇閎敞,極幽雅之致,題其扁曰「世美」,四明楊太史守阯為之記。」嘉靖年間,王氏曾孫因積欠債務,欲將世美堂出售。當時歸有光「適讀書堂中」,得知這一情況後,聽從妻子之勸,想辦法湊錢將「世美堂」購回,五六年後,才將全額付清。有光居住世美堂期間,妻子王氏督率僮僕在荒地上務農,雖然時期正逢大旱,但歸家的田地總能有些收成。王氏善於治家,即使在艱困的環境中,祭祀、賓客、婚姻、贈遺,都沒有失禮過。生活種種辛苦與缺乏,王氏也從沒有向歸有光抱怨過。由王氏主持的世美堂,逐漸成為一個匯聚德行與智慧的場所:「姊妹之無依者,悉來歸。四方學者館餼,莫不得所。有遘憫不自得者,終默默未嘗有所言也。以余好書,故家有零落篇牘,輒令里媼訪求,遂置書無慮數千卷。」王氏過世於嘉靖三十年(1551),其後倭寇犯境,有光避居於縣城之中,偶爾前往省祭。只是來到世美堂,無法不觸景傷情,思念王氏。

歸有光與茶

落拓寒士的飲茶生活

    嘉靖二十年(1541),歸有光卜居安亭,與友人沈果(字貞甫)過從甚密,常一起鎮日喝茶、談文論書。他在《震川先生集》中寫道:「在安亭,無事每過其精廬,啜茗論文,或至竟日。」歸有光無事時常到沈果家登門造訪,與友觀古書、品茗論道。沈果好古書,每聽聞有書,便多方求之,並親自抄寫,至數百卷。歸有光卜居安亭時,是他人生最落魄潦倒之時,親人接連死喪,使他懷憂喪志,但因著與茶友沈氏的往來,過著一種落拓寒士的性靈生活。

 

寫〈山茶〉詩明志

    山茶(花)與茶飲的茶樹同屬山茶科山茶屬,算是近緣植物。歸有光曾寫有〈山茶〉一詩明志,他說:「山茶孕奇質,綠葉凝深濃。往往開紅花,偏在白雪中。雖具富貴姿,而非妖冶容。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吾將定花品,以此擬三公。梅君特而潔,乃與夷叔同。」表示山茶花具富貴之姿、但卻又清雅高潔,與梅花一樣堅貞、傲立寒冬,宛如朝廷中輔佐皇帝處理國務要事,地位最崇隆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歸有光對山茶的讚頌,無疑也是對他自身的期許與喟嘆!(郭淑玲博士)

 

參考資料:

王錫爵(唐時升代筆):〈太僕寺寺丞歸公墓誌銘〉,《三易集》,卷十七。

彭國忠:〈吳承恩長興縣丞任新考〉,《文學遺產》,2017年第1期。

《歸有光全集》主編專訪:展現中國古代知識份子的家國情懷

 

歸有光家族 三人     連結分享

繼續閱讀
  • 《兼(袁守謙)》鑑藏印
    《兼(袁守謙)》鑑藏印
    出處 :《與某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