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奕苞 / Ye Yibao
葉奕苞(1629-1686),江蘇崑山人。字九來,號鳳雛,又號半園、笨庵、二泉居士、群玉山樵,室名鋤經堂。清初戲曲家、文學家,為葉國華(1586-1671)三子,葉奕荃(1608-1645)之仲弟,葉奕苞小於長兄二十一歲,葉方藹之從弟。諸生。少負異才,博雅擅歌。師事葛芝(1618-1687?)、葉鴻儒(1619-1675)、柴永清(1620?-1658?)等。葉奕苞與撰寫《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朱用純(1627-1698)為好友,朱用純與葉氏為中表親戚,葉奕苞的獨子汝濟為用純弟子。
葉奕苞學有根柢,好治金石,兼善書繪,通詩古文辭及戲曲,所著詩若文,海內士大夫皆已傳誦。康熙十八年(1679)舉試博學鴻詞,為忌者匿卷罷歸。為人儡珂善使氣,目光閃閃,若岩下電,酒間譚說,聲如洪鐘,鄉中頗有狂名,辯證隸釋最詳核。與姜宸英、施閏章、陳維崧、歸莊輩交游,為時所推。著有《鋤經堂詩集》、《續花間集》、《老客歸》、《長門賦》等。
葉奕苞與「半繭園」
葉奕苞「半繭園」原為其父葉國華「繭園」之東半側。「繭園」的前身為葉恭煥「春玉圃」,明季歸其孫葉國華所有,他在「春玉圃」的基礎上擴地二十畝,更名為「繭園」。根據葉奕苞〈半繭園十叟圖詩序〉記載:「先大夫名園曰繭,苞請其說,則曰:『繭,蠶衣也。蠶之功,衣被天下,非作苦休息於繭中,無以盡其用。予耄矣,小子正抽絲營繭時哉。』苞受命而退」。葉國華以繭名園,除了休息生息外,尚寄寓了期盼子孫能勵精圖治,有用於世之含意。清初,葉國華將繭園一分為三,分與三子。葉奕苞分得東半部,遂將其更名為「半繭園」。
半繭園中有許多桂花樹,在成林的桂樹邊有「叢桂堂」;園中梅花茂密亦不遑多讓,有「梅花館」。此外還有「揖山」、「樾閣」、「寒翠石」、「小有堂」、「舒嘯堂」、「蓮舫」、「春及軒」等景致。詩僧宗渭曾受葉奕苞之邀,在半繭園中居住三年,作有多首吟詠繭園景致的詩作。姜宸英為撰〈小有堂記〉,稱其園「有林蔚然,從數百武外望之,隱然出於連甍比宇之間。」施閏章撰〈春及軒記〉稱道軒前「正面田疇,菜甲稻花,遠風披拂,其樂不可勝窮也。」
崑山葉氏與「大雲堂家班」
葉國華「繭園」園中有「大雲堂」,乃葉氏家班登台表演之處所。葛芝〈葉九來攜伎過從吾館奏樂歌〉詩中寫道:「葉生喜我歸,攜得梨園部。命我高關開,為奏新樂府。」葉氏家族有自己的家樂戲班,蓄養家班的目的是為了娛親奉老。葉氏家班中,年紀最小者才十多歲,葉氏為此特別聘請蘇州王紫稼(1625-1656)等名師教導幼伶,其家樂風格雋雅。葉奕苞從事戲曲創作多年,有《奇男子》、《老客婦》、《長門宮》、《燕子樓》四種,分別以唐代奇士王適、元末文人楊維禎、漢代皇后陳阿嬌、唐代妓女關盼盼為主角。尤侗為撰〈葉九來樂府序〉指出葉奕苞劇作的特色是:「嘻笑怒駡、縱衡肆出、淋漓盡致而後已」。葉奕苞與當時其他戲曲家或家班主人如袁于令(1592-1672)、徐懋曙、朱必掄等人皆為好友。
參考資料:
劉軍,李燦:〈繭園八景〉,《江蘇地方志》,2016年8月。
陸林:〈清初戲曲家葉奕苞生平新考〉,《文學遺產》,2007年。
杜桂萍:〈葉奕苞《經鋤堂樂府》相關史實考〉,《文學遺產》,2008年。
葉方藹家族 三人 連結分享
- 《奕苞》出處:《行書七律扇面》
- 《葉九來》出處:《行書七律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