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廬 / Zhu Bolu
1627-1698
小傳
朱柏廬(1627-1698),江蘇崑山人。名用純。與徐枋、楊無咎並稱「吳中三高士」。
朱柏廬生在動亂的時代,際遇悲慘。父親朱集璜是明末學者,順治二年(1645)臨時被推舉為知縣,守崑山城抵禦清軍,但是僅守城一日,就被攻破,投河殉國。朱柏廬經歷父親的悲慘際遇,晝夜慟哭,痛不欲生。當時他的弟弟朱用白、朱用錦,年紀尚小,最小的弟弟朱從商,還在母親腹中。為了保全一家,他侍奉老母,撫育弟妹,四處流離。等到局勢稍定,才返回故里江蘇崑山從事教育。
朱用純因為景仰二十四孝中西晉王裒的孝行,取號為柏廬。朱柏廬一生在鄉里教學,從未做官,曾以精工小楷手寫數十本教材。康熙年間,朝廷召開博學鴻詞科,用以延攬前明士人,朱柏廬以遺民自居,堅決辭召。
人人熟知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即是朱柏廬所創製的〈治家格言〉。通篇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之方大成,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被尊奉為治家經典。文字的形式為名言警句,可以琅琅上口,用詞通俗易懂,便於口頭傳誦,也可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中,因此迅速流傳,成為清代至民國以來童蒙必讀的名篇。
繼續閱讀
作品
印
- 《柏廬用純》出處 :《行書七律立軸》
- 《字致一》出處 :《行書七律立軸》
- 《只是此學》出處 :《行書七律立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