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城 / Liu Cheng

劉城 / Liu Cheng

1598-1650
小傳

  劉城(1598-1650),安徽貴池人。字伯宗,晚號存宗。性好讀書,家中聚書三、四萬卷。崇禎元年(1628)與張溥共創復社,崇禎三年(1630)與吳應箕舉廣業社,相聚以類,鑽研文章,主持清議,朱彝尊稱之為「貴池二妙」。折節溫恭,人比之春風好玉。

厭棄科舉,終生不仕

  劉城鄉試屢屢受阻,後厭棄科舉,不再應試。崇禎九年(1836)薦舉貢士,授知州,不就;史可法薦授刺史,不就。肆力詩歌,履道自娛。

  入清後隱居,順治七年(1650)過世。臨死之際,仍眷懷故國,手握金陵、杭州輿圖不放,希望故明社稷恢復有日;著舊衣冠,全節以終,門人私諡貞文,順治九年(1652),崇祀鄉賢。黃宗羲曾於《海外慟哭記》中記其人曰:「為人平易,無次尾(吳應箕)之鋒芒,雖掛名〈防亂揭〉,阮大鋮亦不忌之。戊寅(1638),余信宿其家;四壁圖書,不愧名士也」。 

營葬吳應箕,義撫其孤

  劉城和同鄉吳應箕相友好,清軍攻入江南後,吳應箕起兵抗清,失敗被殺,劉城作〈斷頭歌〉哀應作。吳應箕殉國後,劉城將其營葬,並撫其孤。由於哀痛傷身,幾年後去世。明遺民擔負「存宗」、撫孤之類的忠義使命,劉城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通經史、工詩文,擅丹青,才氣豪邁,喜談經濟大略。論議涉及邊塞、屯鹽、河渠、市馬等領域,也有多篇反映社會問題,如崇禎十年(1837),江南饑荒,百姓食觀音土充饑。劉城見此慘狀,作〈食土行〉,展現對政治與民生的關注與擔憂。詩才駿發,五言尤勝,入清後的詩作多寫亡國之恨。可謂文教昌黎,詩中工部。著有《池州雜記》《峽川集》《春秋左傳人名錄》《九華山遊一記》《嶧桐集》。《桃花扇》劇作第三齣寫到南京國子監文廟祭孔,劉城和復社社友同來與祭,諸生皆是瑚璉大材。(黃婉儀博士)

劉城與茶

劉城《烹茶》詩

      劉城是一位愛茶之人,他將自己的飲茶經驗撰成〈烹茶〉詩,由詩的內容可窺見其飲茶之日常生活。錄全詩於下:

啜茶亦玅理,端居方可挹。經品非不多,往說難具悉。解事近誰能,但爭茗粥喫。始吾瀹松蘿,濃香旱所及。其次則北源,素甆亦屢吸。虎丘名太高,洞庭味大別。老僧自矜貴,吳興多僞襲。九華閔園地,所生殊不給。得之亦艱辛,甯與眾荈別。靈艸產有期,邇忽茁敝邑。高田半嶺閒,土氣清且翕。石壁側出多,雨前生摘急。剪自新安人,焙製兼新意。芳勁不可云,清風眞習習。自我嗜諸品,聚瓶凡數十。標記分種倫,取用有等級。爐火每躬親,注泉無宿汲。遣盡昏渴神,飽受旗鎗福。往笑子瞻妻,誤入薑鹽汁。今苦應酬繁,童奴雜黦澀。建德與六安,狼籍共掇拾。有友豫章來,惠茗佐雅集。雲霧出西山,烹嘗勿令濕。

      劉城的入門茶款是「松蘿茶」,屬綠茶類,為歷史名茶。創於明初,產於安徽黃山市之松蘿山,具有色綠、香高、味濃等特點,故說「濃香旱所及」。劉城接著品嚐虎丘茶、洞庭碧螺春,但最終仍鍾情家鄉的高田茶(即吳應箕〈高田茶記〉所稱道的茶品)。詩後半談到劉城的飲茶生活:「自我嗜諸品,聚瓶凡數十。標記分種倫,取用有等級。爐火每躬親,注泉無宿汲。」劉城收集了數十種茶品,標記分明,按等級飲用。此外,他只用當日汲取的泉水煮茶,且親自控制火候。詩文最末又提及數種歷史名茶:「建德苞茶(又名嚴州苞茶)」、「六安茶」、「(廬山)雲霧茶」,如數家珍,可見茶對劉城來說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

劉城:《嶧桐集》,卷二。

繼續閱讀
  • 《□城》
    《□城》
    出處:《與維斗(楊廷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