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 / Jin Sheng
金聲(1589-1645),安徽休寧人,一名子駿,字正希,號赤壁。其父金文耀,孝友好義,曾遊商湖北嘉魚,金聲因此寄籍於嘉魚讀書,並與熊開元(1599-1676)結為好友。金聲自幼好學,工舉子業,古文辭皆多清悟創闢,發前人所未發,浩落有古大家風,而實自成一家言,為有明一代巨手。個性倜儻好奇,以忠孝節義自任,善談兵及當世務,鏗鏘激昻不倦。由選貢入國學,督學葛寅亮(1570-1646)對他大為賞識。中天啟四年(1624)舉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時年四十歲。選翰林院庶吉士。
召集徽州鄕勇習射演武
崇禎二年(1629),京師戒嚴,崇禎帝召群臣對於平臺,金聲所撰之《廷試策》深受賞識,升為御史。清軍犯北京時,金聲上書提議破格用人禦敵,未果,託病辭職歸鄉。其時流宼蔓延,金聲召集鄕勇習射演武。崇禎十六年(1643)鳯陽督都馬士英募黔兵保衛鳯陽,後被殱滅於樂平,敗軍潰入徽州,竟歸咎徽州鄉勇,逮治金聲。金聲說:「我願以一身受戮!」疏聞,崇禎帝見金聲之名,愴念舊勞,召為翰林院修撰,以母憂辭歸。
於徽州起義失敗,被洪承疇所殺
順治二年(1645)南京淪陷後,金聲與其門人江天一(1602-1645)糾練義勇,在閏六月奉太祖高皇帝像,率士民拜哭,於徽州起義。天一說:「徽州諸邑皆有阻隘,獨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平迤,宜築關隘,重兵據之。」遂築叢山關屯軍其中,寧國邱祖德(?-1645)、涇縣尹民興(?-1646)、徽州溫璜(1585-1645)、貴池吳應箕(1594-1645)都起兵響應。後大兵攻績溪,天一登陴守禦,相持累月。降將張天祿(1599-1659)於間道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九月二十日,徽州故御史黃澍詐稱援兵入績溪,金聲見其髮未薙、衣冠如故,信之,城遂陷。
城破時,金聲大喊:「是我命令徽州百姓守城,執我去,勿殘害人民!」江天一走歸拜母曰:「吾首與金公舉事,義不使公獨死!」其後追上金聲,兩人同被繫至南京。洪承疇勸金聲:「多少臣子今俱亡歿?公宜應天順天,毋徒自苦。」金聲默然不應。江天一則大聲說道:「流芳百世、遺臭萬年,千古之下,在此一時,不可錯過。」且駡承疇曰:「汝為天朝大臣,不能死,而反誘人耶?」承疇命左右斷其舌,天一罵不絕,遂殺之。金聲也駡洪曰:「崇禎是汝君,今何在?父在泉州,今何有?汝無君無父,與禽獸何異?」承疇曰:「罵我極是!奈時不得已耳。豫王亦欲留之。」金聲駡聲不絕,承疇曰:「成彼之名」,遂殺之。同金聲共死者,有金經、金維、金文煥、金章時、金章寵、江天一、吳國禎、佘元英、程有功。後有僧慧源收葬其屍,清朝賜諡忠節。
「百姓安堵,則我瞑目矣」
寧調元(1883-1913)《太一叢話》中記戴了金聲殉國前之家書。金聲作書遺長兄云:「生死禍福皆有天命,我等唯順受之而已,不能逃遠。我為家國事勤勞死者,死得其所,即流離散亡,亦流離散亡得其所。弟日內靜觀之,殊亦不大慘淒,視死真如歸,可見平日學道得力。今為郡事未定,不得不忍死在此,毋令內地有慘變。將來我誤郡人,使郡人糜爛,是弟貽誤郡人也。聞兄等前積薪於屋,俟有急即舉火自焚,此學道人,弟所欣羨也。」與長男書云:「爾在家中,不必驚惶,當此國家大變,人民惶亂,不能自保之時,不得其所者多矣。如我三月為國勤勞,今一旦得正而斃,自不枉我。自閏六月來,一身久如浮雲,今無一毫繫念,但念郡事未定,此心實實不安。倘百姓安堵,則我瞑目矣。又謂大丈夫不欲自盡,自盡非大丈夫事,吾國之三公不可辱於口,此中自有道理,我絲毫不亂。」云云。
被誤認為天主教徒
金聲對天主教教義十分傾心,但他信奉佛教,並非天主教徒。可參考黃一農〈揚教心態與天主教傳華史研究──以南明重臣屢被錯認為教徒為例〉一文。
參考資料:
《(康熙)徽州府志》,卷十三。
《(道光)休寧縣志》,卷十二。
寧調元《太一叢話》,卷一。
- 《金聲》出處 : 《敢於肯向對句》
- 《正幼父》出處 : 《敢於肯向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