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驄 / Yang Wencong

楊文驄 / Yang Wencong

1596-1646
小傳

  楊文驄(1596-1646),貴州貴陽人。字龍友,號山子,別署伯子。復社成員。萬曆四十六年(1618)鄉試中舉,時年二十三歲。娶馬士英之妹,自此與馬士英同氣連枝。天啟元年(1621),西南地區奢安之亂起,文驄隨父親募士護城,解圍後文驄率他的部下繼續追擊,獲得勝利。天啟四年(1624)二十八歲,奉母移家南京。復社組建,龍友加入,成為早期社員,與復社領袖交好,又和董其昌、陳繼儒、倪元璐等名士過從甚密。

  崇禎七年(1634),龍友被派為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教諭,認真盡責,聲譽良好。崇禎十年(1637)起,知青田、永嘉江寧等縣,深入山間民寮,問民疾苦,興利除弊,主持政務以百姓為重,減輕人民疾苦。

  南明福王立於南京,馬士英當國,起文驄為監軍,駐京口,擢右僉都御史,撫鎮、常、蘇、松四鎮,與清兵隔江相持,後兵敗。南明唐王稱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後升浙閩總督。清兵至,接戰不支,一家妻子、兒女、主僕三十餘人不屈被戮,時年五十。

詩書畫兼擅 

  文驄有煙霞癖,自云:「余生長萬山中,而家大人又癖嗜山水,往往性情相習,亦往往機緣相湊,所謂得之習慣而根之胎骨者也」。幼隨父出遊,成年後四處遊歷,感受大自然變化。「外師造化」進而「中得心源」,筆墨師古不泥古,富含宋元山水畫之底氣,在模擬成風的晚明畫壇獨樹一幟。董其昌評曰「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結,有元人之風韻去其佻」。

  文驄之父楊師孔(1570-1630)是楷隸行、草並工的書家,故他自小對書法有濃厚興趣,家學淵源加上轉益多師和個人潛心學習。行書灑脫娟秀,晚年日趨老練,質樸而不拘謹,清秀中顯蒼勁。草書一任自然,清健錯落。題畫小記清新含情,頗有點睛之妙。

  煙霞癖影響其文學寫作之取材,文驄之遊記、山水詩數量多且出色。有兼鎔掌故傳説、風土人情於一爐的長歌巨篇,也有玲瓏剔透的小品,奇景疊現。陳子龍評其文學曰「龍友詩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壯烈而不失平和,夷曠而中存莊雅」。

  有詩文畫集《洵美堂集》《山水移》《台宕日記》。 

《桃花扇》中的楊文驄

  孔尚任的《桃花扇》有將楊文驄寫入,他上場自報家門曰「三山景色供圖畫,六代風流入品題」,自訴是位妙善丹青的文人。戲中的楊文驄孔屢屢在緊要處出場,性格複雜,一方面是是復社成員,和正面形象的主角有互動頻繁,一方面也是馬士英的妹夫、阮大鋮的盟弟,屢屢幫阮大鋮、田仰等負面人物做事。男女主角侯方域李香君結合是他撮合;漕運總督田仰欲強娶李香君是他牽線;當李香君堅貞不從、血濺詩扇時,是他點染筆墨,於血滴之間畫就折枝桃花,完成了「桃花扇」。楊文驄歷來正史、野史、學界、藝術界評價不一。《桃花扇》傳奇成功塑造了雙面性形象,再現亂世中,文人欲立身處世又欲明哲保身的矛盾。(黃婉儀博士)

繼續閱讀
  • 《文聰》
    《文聰》
    出處:《溪山樓閣》
  • 《龍友》
    《龍友》
    出處:《溪山樓閣》
  • 《信美堂》
    《信美堂》
    出處:《行書七律二首軸》
  • 《文驄之印》
    《文驄之印》
    出處:《行書七律二首軸》
  • 《楊氏龍友》
    《楊氏龍友》
    出處:《行書七律二首軸》
  • 《呼我以馬》
    《呼我以馬》
    出處:《行書七律二首軸》
  • 《曾藏丁輔之處》鑑藏印
    《曾藏丁輔之處》鑑藏印
    出處:《與陳函煇書》
  • 《曾存梁溪香草居》鑑藏印
    《曾存梁溪香草居》鑑藏印
    出處:《與陳函煇書》
  • 《楊文驄印》
    《楊文驄印》
    出處:《題應漁石卷》
  • 《龍友》
    《龍友》
    出處:《題應漁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