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枋 / Xu Fang

徐枋 / Xu Fang

1622-1694
小傳

      徐枋(1622-1694),江蘇蘇州人,字昭法,號俟齋、澗叟、秦餘山人、雪床庵主人,復社成員,清初詩文作家。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

「若長為農夫以沒世可也」

      徐枋身世蒼涼,他二十四歲時遭逢明清易代,其父徐汧由於曾任明少詹事,順治二年(1645)投水以死節報國,但要求徐枋活下去。史書記載其父徐汧告訴徐枋:「吾不可以不死,若長為農夫以沒世可也」,徐枋親見父親殉國,為了不違背父親之命苟活人世,他為此痛毀不已,在詩文集自序中寫道:「死志未遂,苟存於時」。於是徐枋堅守父親的遺命,明亡後四十年間,前二十年不入城市,後二十年不出戶庭,在這之間,「吾之心未嘗有毫釐之移,未嘗有須臾之間」。

      順治二年,徐枋將父親徐汧安葬後,改名換姓,隨姐丈吳祖錫(字佩遠,吳江人,崇禎十五年副貢)至吳江避難。當時清廷頒布剃髮之令,徐枋因未剃髮被補,但他絶不屈服。他長立不跪,也不回答清吏的質問,最後清吏只好強迫將徐枋的頭髮剃去放歸。

二十年不入城市

      徐枋能夠堅持志節,二十年不入城市,亦有賴朋友相助。徐枋雖家貧,然而不受人一絲一粟,只吃好友靈巖山僧釋弘儲 (1605-1672) 給予的「世外清淨食」,日常所需則靠賣書畫自給。徐枋有一驢,能通人意,徐枋將書畫置於驢背上籮筐中,驢會自己走到城外,見到驢子的人爭相圍繞,並說:「高士驢至矣!」急忙取筐中紙卷,並將日常生活用品放上驢背,讓驢子返回徐枋家。有一次,徐枋真的無處可去,只好向好友弘儲告別,欲往城市中謀食。弘儲一聽,立即為徐枋在澗上營造草堂供他居住,徐枋謝世後,文人將此澗上草堂改為徐枋之祠,其後更將釋弘儲及徐枋的門人潘耒 (1646-1708) 納入祠中。

      羅振玉 (1866-1940) 為徐枋編撰年譜,於序文中如是讚譽徐枋:「明節義之風以吳中為最盛,而志彌貞、遇彌苦、學彌醇,予所尤景仰者,莫如徐俟齋、顧亭林兩先生」,羅振玉以地域劃分,讚揚吳中一帶的節義之士,而其中最讓人景仰的就是徐枋及顧炎武 (1613-1682)。和徐枋形跡雖殊,但志向相合的姐丈吳祖錫曾在給徐枋的書信中為明末清初士人的出處問題感慨不已,他寫道:「抱志之士,遭值坎凜,最難知者肺腸,最可議者形跡,不逢直諒多聞、仁人長者,誰為恤其隱而鑒其外?橫被譏評者多矣」,吳祖錫深刻地描繪出明遺民們當時非得流離四方,竭力謀生之苦。但可畏的更是人言,多少暗中謀劃復明運動的志士,卻受到不公允的評價?在這樣顛沛流離的時代中,徐枋能夠大節完取,與沈壽民 (1607-1675)、巢鳴盛 (1611-1680) 並稱「海內三大遺民」,實來自他不屈的志節與毅力。

      徐枋謝世後,因家貧無以為葬。有一日,一位高人來澗上弔唁,也無錢可安葬徐枋,然而他寫得一手好字,便僦居城中,販售書畫籌集葬事之資。二年後,終於籌集了資金,將徐枋安葬,高士臨走時說:「吾欲稱貸富家,懼先生吐之,故勞吾腕,知先生所心許也」,生時不食不淨之物,死後不取不義之財,前者是徐枋終生的信念,後者是後人的義舉及響應。此高人即是戴易 (1621-?),後來也被納入澗上祠同祀,如今蘇州白馬澗仍留存澗上草堂,一生遠離城市,足不出戶的遺民徐枋,仍在我們的歷史記憶中屹立不搖。

徐汧父子 二人  連結分享

繼續閱讀
  • 《笠山笠水間》
    《笠山笠水間》
    出處:《鷓鴣圖卷》
  • 《居易堂印》
    《居易堂印》
    出處:《鷓鴣圖卷》
  • 《徐伯子俟齋書記》
    《徐伯子俟齋書記》
    出處:《鷓鴣圖卷》
  • 《徐枋》
    《徐枋》
    出處:《鷓鴣圖卷》
  • 《青松白玉》
    《青松白玉》
    出處:《鷓鴣圖卷》
  • 《徐枋之印》
    《徐枋之印》
    出處:《鷓鴣圖卷》
  • 《俟齋昭法》
    《俟齋昭法》
    出處:《鷓鴣圖卷》
  • 《徐枋之印》
    《徐枋之印》
    出處:《鷓鴣圖卷》
  • 《昭法》
    《昭法》
    出處:《鷓鴣圖卷》
  • 《上沙》
    《上沙》
    出處:《與潛老(董說)書》
  • 《徐枋之印》
    《徐枋之印》
    出處:《與潛老(董說)書》
  • 《上沙澗上人家》
    《上沙澗上人家》
    出處:《與潛老(董說)書》
  • 《徐枋》
    《徐枋》
    出處:《七律題畫》
  • 《俟齋》
    《俟齋》
    出處:《七律題畫》
  • 《徐枋之印》
    《徐枋之印》
    出處:《題瑞芝圖扇面》
  • 《俟齋》
    《俟齋》
    出處:《題瑞芝圖扇面》
  • 《直養齋》
    《直養齋》
    出處:《鷓鴣圖卷》
  • 《吳榷》鑑藏印
    《吳榷》鑑藏印
    出處:《鷓鴣圖卷》
  • 《松翁鑑藏》鑑藏印
    《松翁鑑藏》鑑藏印
    出處:《鷓鴣圖卷》
  • 《超士》鑑藏印
    《超士》鑑藏印
    出處:《鷓鴣圖卷》
  • 《徐枋之印》
    《徐枋之印》
    出處:《層巒積翠》
  • 《笠山笠水間》
    《笠山笠水間》
    出處:《層巒積翠》
  • 《徐伯子俟齋書記》
    《徐伯子俟齋書記》
    出處:《層巒積翠》
  • 《俟齋》
    《俟齋》
    出處:《層巒積翠》
  • 《居易堂印》
    《居易堂印》
    出處:《層巒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