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汧 / Xu Qian
徐汧(1597-1645),江蘇蘇州人。字九一,號勿齋。少孤,母矢志教子經書,傳衍家世德澤。徐汧是應社、復社成員,其節義磊落,為世所譽,諡號文靖。明遺民徐枋(1622-1694)之父。
資助東林人士
魏忠賢迫害東林人士時,魏大中(1575-1625)被逮,經吳門,徐汧景仰大中忠直,賣妻子首飾得二十金贈之,周順昌(1584-1626)聞知,歎曰:「國家養士三百年,如徐生者,真歲寒松柏也!」。後周順昌被捕,緹騎橫索錢,徐汧盡力疏通。
崇禎元年(1628)進士,三十二歲。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累遷右春坊右庶子。十三年(1640),分考禮闈。十四年(1641),奉差南歸,尋丁憂。
南京福王立,起徐汧任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徐汧慮及中朝積習難改,提出「辨人才、課職業、敦寅恭、厲廉恥、核名實、納忠讜、破情面」七事上閣部諸公,以肅綱警惰。直言敢諫的作風,引發安遠侯柳祚昌攻訐,又屢屢和馬士英、阮大鋮齟齬。徐汧知事不可為,稱病罷官而去。居家其間悒悒不樂,常歎朝政日壞,國勢頹唐,只好將心血灌注於教育、文化──刪訂考證《尚書‧禹貢》傳注,並以之課授子弟,身處亂世逆境,關切時事,以國家為念;又開文社於家,一時俊彥如汪琬、楊炤、葛芝等均曾受學其門,為天下所重。
福王立南京時,或有人以為中興在望,獨徐汧指出:「相無王導、謝安,將非祖逖、陶侃,區區新造之江左,分門別戶,燕雀處室,豈能久乎?」社稷危殆之因在於「頻年以來,是非混淆,士大夫精神智慮,未嘗為君民勤恤」,希望能夠「建賢哲,明試以功,各修職業」。對朱明王朝而言,此番言論已無濟於事,卻可從中看出徐汧的惓惓忠心與政治眼光。
明亡殉國
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清兵至,南京、蘇杭相繼失陷。薙髮令下,徐汧誓死不屈,作書戒子徐枋不事異族,整理衣冠,北向稽首,投虎丘新塘橋下死。郡人赴哭者數千人,有一儒冠藍衫人隨之死。
《靈巖山志》卷七記載:「忠節公(徐汧)將殉國,枋號泣,欲從死。忠節公曰:『吾不可不死,若長為農夫以沒世可也』」。徐枋大哭,意欲同死,徐汧說:「我非死不可,你當農夫渡餘生吧!」。徐枋奉守父旨,二十年不入城市,二十年不出戶庭,終身隱居,接武家風。明末吳地士人仗節之風,徐汧具有啟導先路之功。
文藝活動
有詩文集《二株園集》,他力斥明後期以來不通六藝的空疏之習,文章以節義自任,歸之於真,歸之於實,作品蘊含湣時傷亂、憫時病俗的深摯感情,以及因國勢頹廢的憤懣憂心,情志滿紙,透顯雄渾、幽峭相兼備的藝術風貌。
徐汧有家班,蘇州極負盛名的男性旦腳演員(乾旦)王紫稼,曾是徐氏家伶。吳梅村〈王郎曲〉自注:「王郎名稼,字紫稼,於勿齋徐先生(汧)二株園見之,髫而皙,明慧善歌」。
徐汧父子 二人 連結分享
- 《緣》出處 :《與張士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