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維祺 / Lu Weiqi

呂維祺 / Lu Weiqi

1587-1641
小傳

      呂維祺(1587-1641),河南新安人。字介儒,號豫石,學者稱明德先生。河南名儒呂孔學子。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時年二十七歲。授兗州(今山東兗州市)推官,擢升吏部主事,更歷四司。明光宗、熹宗之際,上疏請慎起居,擇近侍,防微杜漸,與楊漣、左光斗相唱和。

河洛理學名家,推崇《孝經》

      維祺因得罪魏忠賢,於天啟元年(1621)告歸,後與馮從吾(1556-1627)講學。在鄉里設芝泉講會,傳播理學。崇禎元年(1628)復官,起為尚寶卿,遷太常少卿,督四夷館。崇禎六年(1633)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崇禎八年(1635),鳳陽失陷,被劾除名。歸居洛陽,設立「伊洛會」,廣招門徒二百餘,著《孝經本義》、《孝經大全》、《孝經翼》、《節孝義忠集》等,書成進呈朝廷,期許君王能以孝治天下。有學者認為,呂維祺繼承尤時熙(1503-1580)、孟化鯉(1545-1597)兩位前輩的學說精華,將王陽明心學和河洛地區傳統的程朱理學相結合,最終成為河洛理學名家。後人將他與尤時熙、孟化鯉並稱為「洛西三先生」。

洛陽淪陷時,堅守城池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進攻洛陽,呂維祺勸福王朱常洵(1586-1641)散財餉士,以濟時荒,福王不聽。呂維祺乃盡出家私,設局賑濟。大順軍攻洛陽時,河南總兵王紹禹心存反叛,詭云遂賊,實欲迎之。賊兵攻城時,呂維祺疾呼家將縋而下,鬭殺十數人。賊再用羅軍礮具來攻,呂維祺鬚眉㦸張,坐城頭,大喝左右弓弩亂發,賊多死。然其後守將紛紛叛降,有人勸維祺棄城離開,維祺歎息說:「我向固憂之,今事已去矣!計安出?雖然雒陽重地,王神祖愛子,猶有神靈,此城必全。萬一蹉跌,吾奉身以死之,臨難苟免,豈儒者事耶?」隔日,王紹禹之兵乘夜揮刀殺守城者,懸布於堞,賊乘之上。城陷,維祺北向慟哭,子弟牽衣請避賊。維祺說:「我一死以上答所受,内副所學,於義得矣,去將何之?」天明,賊大軍至,亂軍中有人識得維祺,對他說:您不是賑饑的呂尚書嗎?我能救您,讓您逃脫!維祺聽了不為所動,後被執。

福王朱常洵被烹殺,呂維祺罵賊而死

      洛陽城破時,福王朱常洵逃匿於民居中,隔日被李自成所執,道中遇見呂維祺,維祺受賊壓制,但仍奮力抬頭看著福王說:「王死生命也。名義至重,無自辱。」福王聽了,瞠目不語。其後福王被大順軍烹殺,呂維祺罵賊曰:「吾天子大臣恨無兵以磔汝狗鼠,今日之事,惟有死耳。死不愧天地,不愧聖賢,復何憾?」,於城中周公廟引頸受死。贈太子少保,祭葬,蔭子如制。南明福王時,加贈太傅,諡忠節。著有《明德堂文集》、《音韻日月燈》、《孝經本義》等。

與王鐸為兒女親家

      王鐸與呂維祺交誼至深,曾將一女嫁給呂維祺之子呂兆琳(1619-1691),兩家結為姻親。李自成攻陷洛陽時,王鐸正流寓於懷州(治今河南省沁陽市),為悼念親家呂維祺,王鐸長歌當哭,賦詩多首,其中有「風黯城崩舊洛原,憐君誓死不徒存」的詩句,尤為人所稱道。

 

參考資料:

吳偉業:〈太傅兵部尚書吕忠節公神道碑銘〉,《梅村集》,卷三十。

吳偉業:《綏寇紀略》,卷八。

呂維祺:久負盛名的理學名家(河洛春秋——新安縣呂氏家族)

繼續閱讀
  • 《呂維祺印》
    《呂維祺印》
    出處 :《天啟元日六首卷》
  • 《兩世天官尚書郎》
    《兩世天官尚書郎》
    出處 :《天啟元日六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