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與祝湯齡書》26.5 x 11 cm x2頁
種種雲虹,非筆可謝。臨岐握別,實難為懷。弟於今日初九抵潤州,明日渡江,三四日即到淮。相機為必達之計,虜破臨清是實,或傳尚犯兗、濟,未肯即去。或云已還薊者,江以南殊無定說也。弟義無返顧,一出兒山,此身即非吾有。家中㹠(左犬右賣) ,時望正言。郎君七議甚偉,不另書謝。寰瀛老兄台座,十二月初九日,弟璐頓首。
賞析
此幅簡牘,奇倔飛動不若大字,然淳雅靈和又是別有一番氣象,鋒穎所到,細如針頭處亦筆力端凝堅勁,精神貫注,筆勢牽引映帶,婉轉有致,清秦祖詠評倪書「靈秀神妙」想必是指這類作品。倪元璐一生忠亢端直,李自成陷北京,即自縊殉國,忠烈如此,本牘中有「一出兒山,此身即非吾有」句,想先生早懷以身許國之心志,今日讀來亦為之動容。
倪書妙處大抵有四項,一妙:筆勢如龍,飛舞夭矯,變化多端。二妙:濃淡潤枯交織成一片墨彩。三妙:好以飛白之筆,盤纖翻轉,出鋒勁利如急矢如飄練如驚蛇。四妙:結體奇突,但似奇反正,如縱實收,無筆不屈又無筆不直,渾淪而磅礡。(鍾弘年)
解題
此二信札寫給「寰瀛」,即祝湯齡,字寰瀛,浙江紹興人,為倪元璐摯友。倪元璐以少司馬入都時,曾邀他一同前往,祝湯齡拒絕了;後清軍攻入北京,倪元璐自縊前尚以家事託付祝湯齡,可見兩人之交誼至深。
倪元璐於崇禎十五年(1642)十月詔起,任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信札中提到「虜破臨清是實,或傳尚犯兗、濟,未肯即去」,所指乃是崇禎十六年(1643)清兵攻入臨清之事,此信札應作於倪元璐赴任途中。
二札道出倪元璐對祝湯齡的思念,又嘆國勢岌岌可危,但既然為國效力,自當義無反顧。祝氏為倪元璐之子的家庭教師,年關將至,元璐將遠赴他鄉,所以在信首即言「客況新禧,且歉且賀」。倪元璐在二信中皆反覆囑託祝湯齡照顧家中稚子,也鼓勵並安慰祝湯齡其子赴揚州應試之事。
此幅簡牘,奇倔飛動不若大字,然淳雅靈和又是別有一番氣象,鋒穎所到,細如針頭處亦筆力端凝堅勁,精神貫注,筆勢牽引映帶,婉轉有致,清秦祖詠評倪書「靈秀神妙」想必是指這類作品。倪元璐一生忠亢端直,李自成陷北京,即自縊殉國,忠烈如此,本牘中有「一出兒山,此身即非吾有」句,想先生早懷以身許國之心志,今日讀來亦為之動容。
倪書妙處大抵有四項,一妙:筆勢如龍,飛舞夭矯,變化多端。二妙:濃淡潤枯交織成一片墨彩。三妙:好以飛白之筆,盤纖翻轉,出鋒勁利如急矢如飄練如驚蛇。四妙:結體奇突,但似奇反正,如縱實收,無筆不屈又無筆不直,渾淪而磅礡。(鍾弘年)
此二信札寫給「寰瀛」,即祝湯齡,字寰瀛,浙江紹興人,為倪元璐摯友。倪元璐以少司馬入都時,曾邀他一同前往,祝湯齡拒絕了;後清軍攻入北京,倪元璐自縊前尚以家事託付祝湯齡,可見兩人之交誼至深。
倪元璐於崇禎十五年(1642)十月詔起,任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信札中提到「虜破臨清是實,或傳尚犯兗、濟,未肯即去」,所指乃是崇禎十六年(1643)清兵攻入臨清之事,此信札應作於倪元璐赴任途中。
二札道出倪元璐對祝湯齡的思念,又嘆國勢岌岌可危,但既然為國效力,自當義無反顧。祝氏為倪元璐之子的家庭教師,年關將至,元璐將遠赴他鄉,所以在信首即言「客況新禧,且歉且賀」。倪元璐在二信中皆反覆囑託祝湯齡照顧家中稚子,也鼓勵並安慰祝湯齡其子赴揚州應試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