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草書臨張旭懷素高閑帖》61歲 27 x 280 cm
秋深不審,氣力復何如也。僕疾弊,何言可論。河南送物人近來,得京中消息。承彼數年不熟,憂懸不復可論,不委諸小大,如何為活計。幾日有京中信使去者,當數報委曲耳。
臨懷素草書。
吾自旦及今,食噉苦不下,非常悶悶。復在客舍,所求者並乏。加以年老,期汝等復得年月耳。圓而能轉,字字合節,信泰(原為桑)林之儛也。
常以憂悶為其勞也,冬熟將船取米物,必寄千斛乃可濟也。藥物十月內采取之,還人不復耳。三月一日報。
人人道酒不曾沾,終日松間挂一壺。草聖欲成狂便發,真堪畫作醉僧圖。
橫行破漢祖,又似關羽臨戰場,萬人辟易斬顏良。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祝融高坐對寒峰。
高閑上人。
此齋破除京中所得物,猶未盡。豈得更受相助錢物,勞道此意。便令却還木主請撿納。六日高閑書。
久不作狂草,偶撿古帖為臨三家,未覺高閑可懸酒肆。
乙卯(1615)二月,其昌。
賞析
此卷分別臨張旭「秋深帖」、懷素「客舍帖」、「東熟帖」、「醉僧帖」、「高坐帖」,高閑「此齋帖」。原帖皆收在董其昌 摹刻「戲鴻堂法書」第七卷,對照此卷與刻本,三家書風近似,可能收在「戲鴻堂法書」中幾件董其昌審定是真蹟的書蹟,實際上是他的臨本。董其昌臨書主張「以意背臨」,「以勢取之」,「以意為之」,並且要求變化,不可執著於形似。此卷用筆遒勁,頓挫使轉無不稱意,書於乙卯(明萬曆四十三年)。六十一歲,正是及諸家大成,創作力鼎盛時的力作。(何傳馨)
此卷董其昌分別臨張旭、懷素、高閑三家書帖,董其昌臨帖講究神韻相似,就第一段臨張旭〈秋深帖〉,董其昌寫來鬆秀自然,筆力完足點劃精到的神采,這就是他取神的臨帖觀念。此卷中他臨了高閑的〈此齋帖〉,並在題記中說:「未覺高閑可懸酒肆」,米芾對高閑的評價不高,認為高閑的字只能懸之酒肆,董其昌此論,肯定了在書史上的地位。此卷筆法娟秀,轉帶流利,行與行的相間清楚,布白疏朗可愛,在風格上改變了狂草壓人氣勢,文氣十足。董其昌在題記中說:「久不作狂草,偶撿古帖為臨三家」的偶字用得非常巧妙,但孫過庭〈書譜〉裡,五乖、五合論述中,「偶然欲書」一詞,這個「偶然」就是靈感,套用在董其昌的文字上,可解釋成:「很久不寫狂草,偶然靈感來了,選幾件古帖臨了三家」,以此語義來推想,這件是董其昌相當滿意的作品。
解題
此件書迹成於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董其昌六十一歲,臨寫唐代狂草書家張旭、懷素、高閑的狂草。首先是張旭《秋深帖》其次臨寫懷素,所占分量以四件爲最多,依序是《客舍帖》《冬熟帖》《題張僧繇醉僧圖》《横行帖》。再者是臨高閑《此齋帖》。款書中,董其昌提到『未覺高閑可懸酒肆』,乃針對米芾對高閑的批評提出相反的看法,米芾的《論草書帖》是對唐代狂草書家的總評,他將懷素的地位置於張旭之上,有「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的批評。董其昌看到的是另一種高閑的風貌,他認爲米芾對於高閑的評價,有過激之處。
此卷分別臨張旭「秋深帖」、懷素「客舍帖」、「東熟帖」、「醉僧帖」、「高坐帖」,高閑「此齋帖」。原帖皆收在董其昌 摹刻「戲鴻堂法書」第七卷,對照此卷與刻本,三家書風近似,可能收在「戲鴻堂法書」中幾件董其昌審定是真蹟的書蹟,實際上是他的臨本。董其昌臨書主張「以意背臨」,「以勢取之」,「以意為之」,並且要求變化,不可執著於形似。此卷用筆遒勁,頓挫使轉無不稱意,書於乙卯(明萬曆四十三年)。六十一歲,正是及諸家大成,創作力鼎盛時的力作。(何傳馨)
此卷董其昌分別臨張旭、懷素、高閑三家書帖,董其昌臨帖講究神韻相似,就第一段臨張旭〈秋深帖〉,董其昌寫來鬆秀自然,筆力完足點劃精到的神采,這就是他取神的臨帖觀念。此卷中他臨了高閑的〈此齋帖〉,並在題記中說:「未覺高閑可懸酒肆」,米芾對高閑的評價不高,認為高閑的字只能懸之酒肆,董其昌此論,肯定了在書史上的地位。此卷筆法娟秀,轉帶流利,行與行的相間清楚,布白疏朗可愛,在風格上改變了狂草壓人氣勢,文氣十足。董其昌在題記中說:「久不作狂草,偶撿古帖為臨三家」的偶字用得非常巧妙,但孫過庭〈書譜〉裡,五乖、五合論述中,「偶然欲書」一詞,這個「偶然」就是靈感,套用在董其昌的文字上,可解釋成:「很久不寫狂草,偶然靈感來了,選幾件古帖臨了三家」,以此語義來推想,這件是董其昌相當滿意的作品。
此件書迹成於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董其昌六十一歲,臨寫唐代狂草書家張旭、懷素、高閑的狂草。首先是張旭《秋深帖》其次臨寫懷素,所占分量以四件爲最多,依序是《客舍帖》《冬熟帖》《題張僧繇醉僧圖》《横行帖》。再者是臨高閑《此齋帖》。款書中,董其昌提到『未覺高閑可懸酒肆』,乃針對米芾對高閑的批評提出相反的看法,米芾的《論草書帖》是對唐代狂草書家的總評,他將懷素的地位置於張旭之上,有「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的批評。董其昌看到的是另一種高閑的風貌,他認爲米芾對於高閑的評價,有過激之處。
-
董其昌《張弼(黃庭堅款)〈千字文〉題跋》
-
董其昌《王昌齡齋心五言詩》135 x 38 cm
-
董其昌《王詵蝶戀花詞》146.5 x 34 cm
-
董其昌《宋自遜驀山溪詞》115 x 32.5 cm
-
董其昌《行書實際寺碑銘》24 x 16 cm x 24頁
-
董其昌《行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卷》25.5 x 278 cm
-
董其昌《與某人書》26 x 23 cm
-
董其昌《甲戌臨懷素自叙帖》80歲 29.5 x 277 cm
-
董其昌《壬申臨懷素自叙帖》78歲 27 x 221 cm
-
董其昌《戊申臨懷素自敘帖》54歲 25 x 275 cm
-
董其昌《録王維桃源行》27 x 230 cm
-
董其昌《草書論書與臨王羲之十七帖》53歲 25 x 540 cm cm
-
董其昌《小楷千字文》57歲 18 x 48 cm x 8
-
董其昌《行書進學解》25 x 296 cm
-
董其昌《董其昌倪元璐合扇》
-
董其昌《草書七律扇面》
-
董其昌《賀平湖令陳杲菴奏最》41.5 x 71 cm
- 董其昌《張弼(黃庭堅款)〈千字文〉題跋》
- 董其昌《王昌齡齋心五言詩》135 x 38 cm
- 董其昌《王詵蝶戀花詞》146.5 x 34 cm
- 董其昌《宋自遜驀山溪詞》115 x 32.5 cm
- 董其昌《行書實際寺碑銘》24 x 16 cm x 24頁
- 董其昌《行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卷》25.5 x 278 cm
- 董其昌《與某人書》26 x 23 cm
- 董其昌《甲戌臨懷素自叙帖》80歲 29.5 x 277 cm
- 董其昌《壬申臨懷素自叙帖》78歲 27 x 221 cm
- 董其昌《戊申臨懷素自敘帖》54歲 25 x 275 cm
- 董其昌《録王維桃源行》27 x 230 cm
- 董其昌《草書論書與臨王羲之十七帖》53歲 25 x 540 cm cm
- 董其昌《小楷千字文》57歲 18 x 48 cm x 8
- 董其昌《行書進學解》25 x 296 cm
- 董其昌《董其昌倪元璐合扇》
- 董其昌《草書七律扇面》
- 董其昌《賀平湖令陳杲菴奏最》41.5 x 71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