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進學解》25 x 296 cm
(伊立勳引首)揮灑縱橫,伊立勳題。 鈐印:石琴館、秋水伊人、伊立勳印、俟齋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俱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姘,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 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其昌。 鈐印:玄賞齋、知制誥日講官、董其昌印
(傅申後跋)
初訪西城李少君,獨行深入洞天雲。風吟青桂寒花落,香繞仙壇處處聞。吳王舊國水煙空,香徑無人蘭葉紅。春色似憐歌舞地,年年先發館娃宮。珠樹玲瓏隔翠凝,病來方外事多違。仙山不屬分符客,一任凌空錫仗飛。破額(山頭)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思,欲採蘿花不自由。乙未臘月過何創時覽董其昌特展,賞陶珽、擔當合卷,興起臨此於董玄宰書〈進學解〉卷後,不覺氣索。八十傅翁並記。
鈐印:君約、傅翁
賞析
﹝唐﹞韓愈《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國子先生早上走進太學,召集學生們站立在學舍下面,教導他們說:「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當今聖君與賢臣相遇合,各種法律全部實施。除去兇惡奸邪之人,提拔優秀人才。具備一點優點的人全部被錄取,擁有一種才藝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選拔優秀人才,培養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僥幸被選拔,絕無才行優秀者不蒙提舉。諸位學生只要擔心學業不能精進,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夠英明;只要擔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公正。」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話沒有說完,有人在行列裡笑道:「先生在欺騙我們吧?我侍奉先生,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先生嘴裡不斷地誦讀六經的文章,兩手不停地翻閱著諸子百家的書籍。對史書類典籍必定總結掌握其綱要,對論說類典籍必定探尋其深奧隱微之意。廣泛學習,務求有所收獲,不論是無關緊要的,還是意義重大的都不捨棄;夜以繼日地學習,常常終年勞累。先生的學習可以說勤奮了。
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先生)抵制、批駁異端邪說,排斥佛教與道家的學說,彌補儒學的缺漏,闡發精深微妙的義理。探尋那些久已失傳的古代儒家學說,獨自廣泛地鉆研和繼承它們。指導異端學說就像防堵縱橫奔流的各條川河,引導它們東注大海;挽救儒家學說就像挽回已經倒下的宏大波瀾。先生您對於儒家,可以說是有功勞了。
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書香裡,仔細地品嘗咀嚼其中精華,寫起文章來,書卷堆滿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時代的典章,深遠博大得無邊無際;周代的誥書和殷代的《盤庚》,多麼艱澀拗口難讀;《春秋》的語言精練準確,《左傳》的文辭鋪張夸飾;《易經》變化奇妙而有法則,《詩經》思想端正而辭采華美;往下一直到《莊子》、《離騷》,《史記》;揚雄、司馬相如的創作,同樣巧妙但曲調各異。先生的文章可以說是內容宏大而外表氣勢奔放,波瀾壯闊。
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先生少年時代就開始懂得學習,敢於實踐,長大之後精通禮法,舉止行為都合適得體。先生的做人,可以說是完美的了。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可是(先生)在朝廷上不能被人們信任,在私下裡得不到朋友的幫助。進退兩難,一舉一動都受到指責。剛當上御史就被貶到南方邊遠地區。做了三年博士,職務閒散表現不出治理的成績。您的命運與仇敵相合,不時遭受失敗。冬天氣候還算暖和的日子裡,您的兒女們哭著喊冷;年成豐收而您的夫人卻仍為食糧不足而啼說饑餓。您自己的頭頂禿了,牙齒缺了,這樣一直到死,有什麼好處呢?不知道想想這些,倒反而來教導別人幹什麼呢?」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圣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國子先生說:「唉,你到前面來!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門臼、門橛、門閂、門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適其宜而建成房屋,這是工匠的技巧啊。貴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龍芝,車前草、馬屁菌,壞鼓的皮,全都收集,儲藏齊備,等到需用的時候就沒有遺缺的,這是醫師的高明之處啊。提拔人材,公正賢明,選用人才,態度公正。靈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進,有的人謙和而美好,有的人豪放而傑出,比較各人的短處,衡量各人長處,按照他們的才能品格分配適當的職務,這是宰相的方法啊!從前孟軻愛好辯論,孔子之道得以闡明,他游歷的車跡周遍天下,最後在奔走中老去。荀況恪守正道,發揚光大宏偉的理論,因為逃避讒言到了楚國,被廢黜而死在蘭陵。這兩位大儒,說出話來成為經典,一舉一動成為法則,遠遠超越常人,德行功業足以載入聖人之行列,可是他們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樣呢?現在你們的先生學習雖然勤勞卻不能順手道統,言論雖然不少卻不切合要旨,文章雖然寫得出奇卻無益於實用,行為雖然有修養卻並沒有突出於一般人的表現,尚且每月浪費國家的俸錢,每年消耗倉庫裡的糧食;兒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織布;出門乘著車馬,後面跟著僕人,安安穩穩地坐著吃飯。局局促促地按常規行事,眼光狹窄地在舊書裡盜竊陳言,東抄西襲。然而聖明的君主不加處罰,也沒有為宰相大臣所斥逐,難道不幸運麼?有所舉動就遭到毀謗,名譽也跟著大了起來。被放置在閒散的位置上,實在是恰如其份的。至於度量財物的有無,計較品級的高低,忘記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麼相稱,指摘官長上司的缺點,這就等於責問工匠為什麼不用小木樁做柱子,批評醫師的用菖蒲延年益壽,卻想引進他的豬苓啊!
參考資料:韓愈《進學解》
解題
本件作品内容録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韓文公的名篇《進學解》一文,行文中雖藉師生問答以托諷,然而亦深含教喻之用意。譬如其中名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隨。」便是歷來學子耳熟能詳的勵志箴言。
這類題材在董其昌寫來比較專謹,大凡書家在書寫一件作品時,心情常會因爲書寫的内容而不同,唐代孫過庭在其《書譜》中曾謂王右軍「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黄庭經》則怡懌虚無,《太師箴》又縱横争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本件作品用筆自始至終中規中矩,操運無懈,蓋與書寫内容不無關係。若套用思翁自己的話來説,可謂是少數「作意」的書作之一。又以文字内容較長,自來多以手卷的方式呈現。
在董其昌傳世作品中有大量的臨古作品,閣帖幾乎是當時書家成長過程必寫的經典,董自不例外,此外他對顔魯公和米元章二人特爲欽服,用功最深。但他是個善於臨古的人,他學顔米不是亦步亦趨,而是遺貌取神,所謂「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於是我們不難在本件作品中看到他用筆的虚實變化,結字的欹正相濟,章法的疏空簡遠,用墨的濃淡韵律,處處可見他汲古生新
蜕化之美。特别是他筆鋒的虚實靈動,映帶之間顧盼生姿,而通篇墨色濃淡的自然變化,更顯得神韵古澹,令人爲之神往!(陳坤一)
﹝唐﹞韓愈《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國子先生早上走進太學,召集學生們站立在學舍下面,教導他們說:「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德行由於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於因循隨俗而敗壞。當今聖君與賢臣相遇合,各種法律全部實施。除去兇惡奸邪之人,提拔優秀人才。具備一點優點的人全部被錄取,擁有一種才藝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選拔優秀人才,培養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僥幸被選拔,絕無才行優秀者不蒙提舉。諸位學生只要擔心學業不能精進,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夠英明;只要擔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公正。」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話沒有說完,有人在行列裡笑道:「先生在欺騙我們吧?我侍奉先生,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先生嘴裡不斷地誦讀六經的文章,兩手不停地翻閱著諸子百家的書籍。對史書類典籍必定總結掌握其綱要,對論說類典籍必定探尋其深奧隱微之意。廣泛學習,務求有所收獲,不論是無關緊要的,還是意義重大的都不捨棄;夜以繼日地學習,常常終年勞累。先生的學習可以說勤奮了。
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先生)抵制、批駁異端邪說,排斥佛教與道家的學說,彌補儒學的缺漏,闡發精深微妙的義理。探尋那些久已失傳的古代儒家學說,獨自廣泛地鉆研和繼承它們。指導異端學說就像防堵縱橫奔流的各條川河,引導它們東注大海;挽救儒家學說就像挽回已經倒下的宏大波瀾。先生您對於儒家,可以說是有功勞了。
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書香裡,仔細地品嘗咀嚼其中精華,寫起文章來,書卷堆滿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時代的典章,深遠博大得無邊無際;周代的誥書和殷代的《盤庚》,多麼艱澀拗口難讀;《春秋》的語言精練準確,《左傳》的文辭鋪張夸飾;《易經》變化奇妙而有法則,《詩經》思想端正而辭采華美;往下一直到《莊子》、《離騷》,《史記》;揚雄、司馬相如的創作,同樣巧妙但曲調各異。先生的文章可以說是內容宏大而外表氣勢奔放,波瀾壯闊。
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先生少年時代就開始懂得學習,敢於實踐,長大之後精通禮法,舉止行為都合適得體。先生的做人,可以說是完美的了。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可是(先生)在朝廷上不能被人們信任,在私下裡得不到朋友的幫助。進退兩難,一舉一動都受到指責。剛當上御史就被貶到南方邊遠地區。做了三年博士,職務閒散表現不出治理的成績。您的命運與仇敵相合,不時遭受失敗。冬天氣候還算暖和的日子裡,您的兒女們哭著喊冷;年成豐收而您的夫人卻仍為食糧不足而啼說饑餓。您自己的頭頂禿了,牙齒缺了,這樣一直到死,有什麼好處呢?不知道想想這些,倒反而來教導別人幹什麼呢?」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圣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國子先生說:「唉,你到前面來!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門臼、門橛、門閂、門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適其宜而建成房屋,這是工匠的技巧啊。貴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龍芝,車前草、馬屁菌,壞鼓的皮,全都收集,儲藏齊備,等到需用的時候就沒有遺缺的,這是醫師的高明之處啊。提拔人材,公正賢明,選用人才,態度公正。靈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進,有的人謙和而美好,有的人豪放而傑出,比較各人的短處,衡量各人長處,按照他們的才能品格分配適當的職務,這是宰相的方法啊!從前孟軻愛好辯論,孔子之道得以闡明,他游歷的車跡周遍天下,最後在奔走中老去。荀況恪守正道,發揚光大宏偉的理論,因為逃避讒言到了楚國,被廢黜而死在蘭陵。這兩位大儒,說出話來成為經典,一舉一動成為法則,遠遠超越常人,德行功業足以載入聖人之行列,可是他們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樣呢?現在你們的先生學習雖然勤勞卻不能順手道統,言論雖然不少卻不切合要旨,文章雖然寫得出奇卻無益於實用,行為雖然有修養卻並沒有突出於一般人的表現,尚且每月浪費國家的俸錢,每年消耗倉庫裡的糧食;兒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織布;出門乘著車馬,後面跟著僕人,安安穩穩地坐著吃飯。局局促促地按常規行事,眼光狹窄地在舊書裡盜竊陳言,東抄西襲。然而聖明的君主不加處罰,也沒有為宰相大臣所斥逐,難道不幸運麼?有所舉動就遭到毀謗,名譽也跟著大了起來。被放置在閒散的位置上,實在是恰如其份的。至於度量財物的有無,計較品級的高低,忘記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麼相稱,指摘官長上司的缺點,這就等於責問工匠為什麼不用小木樁做柱子,批評醫師的用菖蒲延年益壽,卻想引進他的豬苓啊!
參考資料:韓愈《進學解》
本件作品内容録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韓文公的名篇《進學解》一文,行文中雖藉師生問答以托諷,然而亦深含教喻之用意。譬如其中名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毁於隨。」便是歷來學子耳熟能詳的勵志箴言。
這類題材在董其昌寫來比較專謹,大凡書家在書寫一件作品時,心情常會因爲書寫的内容而不同,唐代孫過庭在其《書譜》中曾謂王右軍「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黄庭經》則怡懌虚無,《太師箴》又縱横争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本件作品用筆自始至終中規中矩,操運無懈,蓋與書寫内容不無關係。若套用思翁自己的話來説,可謂是少數「作意」的書作之一。又以文字内容較長,自來多以手卷的方式呈現。
在董其昌傳世作品中有大量的臨古作品,閣帖幾乎是當時書家成長過程必寫的經典,董自不例外,此外他對顔魯公和米元章二人特爲欽服,用功最深。但他是個善於臨古的人,他學顔米不是亦步亦趨,而是遺貌取神,所謂「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於是我們不難在本件作品中看到他用筆的虚實變化,結字的欹正相濟,章法的疏空簡遠,用墨的濃淡韵律,處處可見他汲古生新
蜕化之美。特别是他筆鋒的虚實靈動,映帶之間顧盼生姿,而通篇墨色濃淡的自然變化,更顯得神韵古澹,令人爲之神往!(陳坤一)
-
董其昌《張弼(黃庭堅款)〈千字文〉題跋》
-
董其昌《王昌齡齋心五言詩》135 x 38 cm
-
董其昌《王詵蝶戀花詞》146.5 x 34 cm
-
董其昌《宋自遜驀山溪詞》115 x 32.5 cm
-
董其昌《行書實際寺碑銘》24 x 16 cm x 24頁
-
董其昌《行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卷》25.5 x 278 cm
-
董其昌《與某人書》26 x 23 cm
-
董其昌《甲戌臨懷素自叙帖》80歲 29.5 x 277 cm
-
董其昌《壬申臨懷素自叙帖》78歲 27 x 221 cm
-
董其昌《戊申臨懷素自敘帖》54歲 25 x 275 cm
-
董其昌《録王維桃源行》27 x 230 cm
-
董其昌《草書論書與臨王羲之十七帖》53歲 25 x 540 cm cm
-
董其昌《小楷千字文》57歲 18 x 48 cm x 8
-
董其昌《草書臨張旭懷素高閑帖》61歲 27 x 280 cm
-
董其昌《董其昌倪元璐合扇》
-
董其昌《草書七律扇面》
-
董其昌《賀平湖令陳杲菴奏最》41.5 x 71 cm
- 董其昌《張弼(黃庭堅款)〈千字文〉題跋》
- 董其昌《王昌齡齋心五言詩》135 x 38 cm
- 董其昌《王詵蝶戀花詞》146.5 x 34 cm
- 董其昌《宋自遜驀山溪詞》115 x 32.5 cm
- 董其昌《行書實際寺碑銘》24 x 16 cm x 24頁
- 董其昌《行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卷》25.5 x 278 cm
- 董其昌《與某人書》26 x 23 cm
- 董其昌《甲戌臨懷素自叙帖》80歲 29.5 x 277 cm
- 董其昌《壬申臨懷素自叙帖》78歲 27 x 221 cm
- 董其昌《戊申臨懷素自敘帖》54歲 25 x 275 cm
- 董其昌《録王維桃源行》27 x 230 cm
- 董其昌《草書論書與臨王羲之十七帖》53歲 25 x 540 cm cm
- 董其昌《小楷千字文》57歲 18 x 48 cm x 8
- 董其昌《草書臨張旭懷素高閑帖》61歲 27 x 280 cm
- 董其昌《董其昌倪元璐合扇》
- 董其昌《草書七律扇面》
- 董其昌《賀平湖令陳杲菴奏最》41.5 x 71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