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自彥《陳茂卿夙興夜寐箴》
雞鳴而寐。思慮漸馳。盍於其間。澹以整之。或省舊愆。(次)第條理。瞭然識本。既本立矣。昧爽乃興。盥櫛衣冠。端坐歛形。提掇此心。皎如出日。嚴肅整齊。整齊勿亡(忘)。讀書之餘。間以遊詠。發舒精神。沐養情性。日暮人卷(倦)。昏氣易乘。齋莊正齊。振拔精明。夜久斯寢。齊手歛足。不作思惟。心神歸宿。養以夜氣。貞則復元。念茲在茲。日夕乾乾。若道人自彥。 鈐印:不相待先至洛陽城、自彥之印、釋氏朗若、入門唯覺一庭香
賞析
釋文白話詳解:
雞鳴而寐。思慮漸馳。
聽到雞鳴就醒來,思緒逐漸奔馳。
盍於其間。澹以整之。
應當在紛離的思緒之間,安靜下來加以整頓。
或省舊愆。﹝或紬新得(德)﹞
反省昔日的過失,抽引彰顯新的德行。
(次)第條理。瞭然識本﹝默識﹞。既本立矣。
按照次序按條梳理,暗中記住,這樣就能知道何為本心了。
昧爽乃興。盥櫛衣冠。
天一亮就起身,整理衣衫儀容。
端坐歛形。提掇此心。皎如出日。
端正而坐,收斂神形,找到自己心之所在,就如同剛升起的太陽一樣明亮。
嚴肅整齊。整齊勿亡(忘)。
行事嚴肅,不苟且善忘。
讀書之餘。間以遊詠。發舒精神。沐養情性。
讀書閒暇,穿插一些時間游泳,可以提振精神,頤養性情。
日暮人卷(倦)。昏氣易乘。齋莊正齊。振撥精明。
黃昏時人會感到疲倦,容易昏昏欲睡。此時應當嚴肅誠敬,打起精神。
夜久斯寢。齊手歛足。不作思惟。心神歸宿。
夜深就寢時,躺平手腳放好,收斂心神,不胡思亂想。
養以夜氣。貞則復元。念茲在茲。日夕乾乾。
以夜氣滋養身體,貞則復元,乾坤不息。將此牢記在心,從早到晚自強不息。
解題
本作節錄宋人陳柏《夙興夜寐箴》,一名《朝夕箴》。首句「雞鳴而寤」誤作「雞鳴而寐」,全作略有刪節。
宋人陳柏,字茂卿,浙江天台人。生平無所考。記其最詳者為明初學者宋濂,在《題朝夕箴後》中寫道:「右《朝夕箴》,一名《夙興夜寐箴》,凡二百八字,南塘先生陳公之所撰也。先生諱柏,字茂卿,台之仙居人。與同邑謙齋吳梅卿清之,直軒吳諒直翁父子游,而深於道德性命之學。蓋自謙齋從考亭門人傳其遺緒,而微辭奧旨堯生得之為多。當時有慥堂鄭雄飛景溫,輩行雖稍後,而事先生為甚謹。人以其學行之同通,以四君子稱之。今觀先生之著此箴,本末明備體用兼該,非真切用功者當不能為是言。鄉先生魯箴王柏會之讀而善焉,以教上蔡書院諸生,使人錄一本置於坐右。則其所以尊尚者為何如哉!嗚呼,前修日遠,後生小子不知正學之趨,惟文辭是攻,是溺志亦陋矣。濂故表而出之,並系先生師友之盛於其後,以勵同志者云。」
狂草全師懷素,得其驚蛇飛鳥之妙。筆急意閑,迴環不已。而行間緊密,字裹卻寬舒,擒縱歛放自如,真可謂密處不容藏針,寬處可以走馬,儼然一幅古錦,斑爛煥發。(鍾弘年)
釋文白話詳解:
雞鳴而寐。思慮漸馳。
聽到雞鳴就醒來,思緒逐漸奔馳。
盍於其間。澹以整之。
應當在紛離的思緒之間,安靜下來加以整頓。
或省舊愆。﹝或紬新得(德)﹞
反省昔日的過失,抽引彰顯新的德行。
(次)第條理。瞭然識本﹝默識﹞。既本立矣。
按照次序按條梳理,暗中記住,這樣就能知道何為本心了。
昧爽乃興。盥櫛衣冠。
天一亮就起身,整理衣衫儀容。
端坐歛形。提掇此心。皎如出日。
端正而坐,收斂神形,找到自己心之所在,就如同剛升起的太陽一樣明亮。
嚴肅整齊。整齊勿亡(忘)。
行事嚴肅,不苟且善忘。
讀書之餘。間以遊詠。發舒精神。沐養情性。
讀書閒暇,穿插一些時間游泳,可以提振精神,頤養性情。
日暮人卷(倦)。昏氣易乘。齋莊正齊。振撥精明。
黃昏時人會感到疲倦,容易昏昏欲睡。此時應當嚴肅誠敬,打起精神。
夜久斯寢。齊手歛足。不作思惟。心神歸宿。
夜深就寢時,躺平手腳放好,收斂心神,不胡思亂想。
養以夜氣。貞則復元。念茲在茲。日夕乾乾。
以夜氣滋養身體,貞則復元,乾坤不息。將此牢記在心,從早到晚自強不息。
本作節錄宋人陳柏《夙興夜寐箴》,一名《朝夕箴》。首句「雞鳴而寤」誤作「雞鳴而寐」,全作略有刪節。
宋人陳柏,字茂卿,浙江天台人。生平無所考。記其最詳者為明初學者宋濂,在《題朝夕箴後》中寫道:「右《朝夕箴》,一名《夙興夜寐箴》,凡二百八字,南塘先生陳公之所撰也。先生諱柏,字茂卿,台之仙居人。與同邑謙齋吳梅卿清之,直軒吳諒直翁父子游,而深於道德性命之學。蓋自謙齋從考亭門人傳其遺緒,而微辭奧旨堯生得之為多。當時有慥堂鄭雄飛景溫,輩行雖稍後,而事先生為甚謹。人以其學行之同通,以四君子稱之。今觀先生之著此箴,本末明備體用兼該,非真切用功者當不能為是言。鄉先生魯箴王柏會之讀而善焉,以教上蔡書院諸生,使人錄一本置於坐右。則其所以尊尚者為何如哉!嗚呼,前修日遠,後生小子不知正學之趨,惟文辭是攻,是溺志亦陋矣。濂故表而出之,並系先生師友之盛於其後,以勵同志者云。」
狂草全師懷素,得其驚蛇飛鳥之妙。筆急意閑,迴環不已。而行間緊密,字裹卻寬舒,擒縱歛放自如,真可謂密處不容藏針,寬處可以走馬,儼然一幅古錦,斑爛煥發。(鍾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