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廟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2號,是台灣地區奉祀太陽星君和太陰娘娘廟團之開基祖廟,於民國24年創建至今,為臺灣地區所興建的第一座太陽星君廟。
「太陽星君」信仰與祭祀明朝崇禎皇帝的結合
太陽星君,為道教的太陽神,道教尊稱「日宮炎光太陽星君」,又稱「大明之神」,俗稱「太陽帝君」、「太陽公」。太陽星君之誕辰原為農曆二月初一。但今日通書多寫作農曆三月十九日,根據學者研究,在明代以前,並沒有「太陽星君誕辰為三月十九日」的文獻記載。老百姓為了紀念崇禎皇帝,將其忌日編造為太陽星君的誕辰,以此躲避清廷的迫害。臺灣的太陽星君信仰,與反清復明的民間意識有關。內惟李氏祖厝、臺南市內的開基三官廟、與臺灣首廟天壇、開基玉皇宮、善化慶安宮都在三月十九日舉行祭儀,並以「九豬十六羊」糕點當作祭品,「九豬十六羊」用臺語解釋,「九」音近「救」,「豬」同「朱」,「羊」同「陽」,即象徵「大明江山」,「十六」是指崇禎皇帝是明朝第十六代皇帝。
林華鈴老師指出,明朝末年崇禎皇帝自縊殉國,悲慟的明朝子民藉由祭祀太陽星君的名義來紀念前朝君王,以避免清朝的猜忌牽禍,這使中國的太陽信仰有了另一面深層不為人知的意涵。然而將懷念崇禎皇帝之意涵隱藏在太陽誕辰中,僅發生在局部地區,並未擴散至全中國。「太陽星君──紀念崇禎」之流傳地區含括了大陸東南地區、金門、臺南市及臺北市。
民俗學家莊松林先生(朱鋒)亦詳細描述臺南人祭祀太陽誕辰的情形:「……這一天早晨八九點鐘,暖和的太陽,剛剛升到二十五度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庭裡擺著一隻繫了桌裙(圍巾)的小桌,桌上擺著一對點著紅蠟燭的燭臺,中間放著一個焚著淨香的煊爐,前面擺了許多敬果,還羅列了麵粉製成的小型九隻豬和十六隻羊。於是,盛裝的婦女們,站在桌前,面向著東方,雙手捧起了一柱香,虔誠地望著太陽遙拜和祈禱。……臺南地方很普遍地流行著這種風俗,……其實這本來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民族精神,由我們的先賢鄭成功時代遺留下來的民間祭典。」
參考資料:太陽誕辰農曆三月十九日、太陽公生及九豬十六羊祭品
林華鈴(2008)。《臺灣民間太陽星君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全台主祀太陽星君廟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