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伯蒲《游天台山賦與蘇軾方山子傳合冊》
游天台山賦
康熙己亥夏初,連岡薛伯蒲書
鈐印:薛伯蒲、子守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爲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餘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餘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倘見之歟?
甲辰八月朔日錄東坡先生方山子傳,連岡望九老樵薛伯蒲
鈐印:薛伯蒲、子守
賞析
明代中葉,吳中地區,小楷書法大都以晉唐為依歸,其中祝允明為前鋒(曾寫出師表、閑情賦),雅宜山人謂後繼(曾寫滕王閣序、前後赤壁賦等),但其中佼佼者當推文徵明(曾寫離騷經、蓮社十八賢圖等),祇因文氏再揉入歐虞。觀其精品,盡在表現其小楷的謹嚴精絕,溫純秀麗本色,以及書寫時一絲不苟,凝神靜慮的情境。
薛氏在當時雖非大家,但亦是此種書風的精準書家,此賦亦是小楷的上乘之作,晉唐小楷章法,有別於館閣體制式的均勻整齊;只要「齊頭護尾」,行間字「小大由之」,各有纖穠,領略師法自然,氣韻生動的格調。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全篇筆法特徵在於:右轉折處大都含鋒暗過,逢勾必潤,捺筆必婉,以停筆代替出鋒,有蓄勢,有蘊藉,既古雅又練達。
薛伯蒲行書「東坡方山子傳」冊頁中的字大都用蘭亭或集字聖教序的筆法,但結字圓潤,筆尖靈動通篇字字獨立,給人一種疏朗明淨的氣氛。字與字之間稍近,行與行間稍寬,這是王羲之或董其昌等行書章法的一貫形式。本篇字用筆轉多於折,柔多於剛,傾斜平衡線不統一,入筆及分間佈白亦不甚考究,可見其楷書較行書拿手。(鄭聰明)
明代中葉,吳中地區,小楷書法大都以晉唐為依歸,其中祝允明為前鋒(曾寫出師表、閑情賦),雅宜山人謂後繼(曾寫滕王閣序、前後赤壁賦等),但其中佼佼者當推文徵明(曾寫離騷經、蓮社十八賢圖等),祇因文氏再揉入歐虞。觀其精品,盡在表現其小楷的謹嚴精絕,溫純秀麗本色,以及書寫時一絲不苟,凝神靜慮的情境。
薛氏在當時雖非大家,但亦是此種書風的精準書家,此賦亦是小楷的上乘之作,晉唐小楷章法,有別於館閣體制式的均勻整齊;只要「齊頭護尾」,行間字「小大由之」,各有纖穠,領略師法自然,氣韻生動的格調。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全篇筆法特徵在於:右轉折處大都含鋒暗過,逢勾必潤,捺筆必婉,以停筆代替出鋒,有蓄勢,有蘊藉,既古雅又練達。
薛伯蒲行書「東坡方山子傳」冊頁中的字大都用蘭亭或集字聖教序的筆法,但結字圓潤,筆尖靈動通篇字字獨立,給人一種疏朗明淨的氣氛。字與字之間稍近,行與行間稍寬,這是王羲之或董其昌等行書章法的一貫形式。本篇字用筆轉多於折,柔多於剛,傾斜平衡線不統一,入筆及分間佈白亦不甚考究,可見其楷書較行書拿手。(鄭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