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張陶庵先生墨跡》
〈譚茂才德武先生墓誌銘〉
〈新建梅渡夫人橋碑文并序〉
〈普同塔碑銘并序〉
〈義塚碑銘并序〉
〈埋玉序碑銘并序〉
〈為長子士驥聘劉德燕女啟〉
〈招內弟徐玉叔觀燈啟〉
〈招類飛、無雌、去非三侄賞花啟〉
〈謝飲宴啟〉
〈吳越吟序〉
〈巖棲幽事序〉
鑑藏印:孫氏珍藏、墨寶、顧氏珍藏書畫之印
解題
此冊文字抄錄〈譚茂才德武先生墓誌銘〉(《甲秀園集》卷三十四)、〈新建梅渡夫人橋碑文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普同塔碑銘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義塚碑銘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埋玉序碑銘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為長子士驥聘劉德燕女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招內弟徐玉叔觀燈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招類飛、無雌、去非三侄賞花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謝飲宴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吳越吟序〉(《甲秀園集》卷二十五)、〈巖棲幽事序〉(《甲秀園集》卷二十六)。諸文原作者皆為費元祿,收錄於氏著《甲秀園集》。
費元祿其人
費元祿(1573-?),江西鉛山人,字無學。南太僕卿費堯年(1537-1607)之子也。費為故相家,又貴公子,而無學折節讀書,為歌詩,落筆數千言,蘊義生風,傾慕賢士大夫,如恐不及。刻『甲秀園集』,侑以好賄,問遺海內名士,輪蹄舟楫,交錯吳會閩楚間,史稱鄭莊置驛,殆無以過。屠長卿報詩云:『相思累寄蘼蕪草,見面難于優缽花。』其推重如此。
《甲秀園集》校定者陳繼儒
傳世《甲秀園集》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刻本。而張岱生卒年為1597-1689後,應是張岱得見此書並親自抄錄文字。費元祿《甲秀園集》的校定者為陳繼儒(1558-1639),張岱既是陳繼儒的世侄,也是小友。他抄寫《甲秀園集》的文字以精進自身的文理,以學習前輩文士的思想與情志。
此冊文字抄錄〈譚茂才德武先生墓誌銘〉(《甲秀園集》卷三十四)、〈新建梅渡夫人橋碑文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普同塔碑銘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義塚碑銘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埋玉序碑銘并序〉(《甲秀園集》卷三十六)、〈為長子士驥聘劉德燕女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招內弟徐玉叔觀燈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招類飛、無雌、去非三侄賞花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謝飲宴啟〉(《甲秀園集》卷三十七)、〈吳越吟序〉(《甲秀園集》卷二十五)、〈巖棲幽事序〉(《甲秀園集》卷二十六)。諸文原作者皆為費元祿,收錄於氏著《甲秀園集》。
費元祿其人
費元祿(1573-?),江西鉛山人,字無學。南太僕卿費堯年(1537-1607)之子也。費為故相家,又貴公子,而無學折節讀書,為歌詩,落筆數千言,蘊義生風,傾慕賢士大夫,如恐不及。刻『甲秀園集』,侑以好賄,問遺海內名士,輪蹄舟楫,交錯吳會閩楚間,史稱鄭莊置驛,殆無以過。屠長卿報詩云:『相思累寄蘼蕪草,見面難于優缽花。』其推重如此。
《甲秀園集》校定者陳繼儒
傳世《甲秀園集》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刻本。而張岱生卒年為1597-1689後,應是張岱得見此書並親自抄錄文字。費元祿《甲秀園集》的校定者為陳繼儒(1558-1639),張岱既是陳繼儒的世侄,也是小友。他抄寫《甲秀園集》的文字以精進自身的文理,以學習前輩文士的思想與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