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大立《孔子觀欹器圖》
(唐大章)《孔子觀欹器圖》
(萬恭)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歎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叡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鈐印:萬恭、甲辰進士
(翁大立)周公謂魯公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今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輕矣。然嘗乙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之曰: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六守者,皆謙德也。故易,有乙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夫天道毀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滿而好謙。是以衣成則缺衽,宮成則缺隅,屋成則加錯;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吉。女(汝)無以魯國驕士矣。孔子曰,持盈之道,挹而損之,順之者吉,逆之者凶,能此其為周公乎。予故知欹器周公器也。桓公無道,所好者鄭壁宋鼎即有是器,焉知貴重哉。予在洛下得欹器三,在江東得欹器圖一,居常置座右,周孔之訓,儼然對焉,深有味乎其言也。爰令邑局O鄢儒臨石,儒士唐大章篆書,勒諸南禮部,俾在位君子咸知省云。萬曆五年(1577)初夏餘姚翁大立謹識。
解題
欹器,又稱歌器,是一種計時器,類似沙漏。有雙耳可穿繩懸掛,底厚而收尖,利於空瓶時向下垂直;口薄而敞開,利於盛滿大量的水時而傾倒。其上放置勻速滴水,則形成周期性自動滴入水、傾倒水、空瓶立正,循環往復。
關於「欹器」最早記載,可見於《荀子》‹宥坐›編。此處「宥」字同「右」。「宥坐」也即「右坐」或「右座」。魯王用「欹器」代替今人所說的「座右銘」。《宥坐》篇云:「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復。孔子顧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復,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日:吁!惡有滿而不復者哉!」
延伸閱讀~~百度詞條「欹器」
欹器,又稱歌器,是一種計時器,類似沙漏。有雙耳可穿繩懸掛,底厚而收尖,利於空瓶時向下垂直;口薄而敞開,利於盛滿大量的水時而傾倒。其上放置勻速滴水,則形成周期性自動滴入水、傾倒水、空瓶立正,循環往復。
關於「欹器」最早記載,可見於《荀子》‹宥坐›編。此處「宥」字同「右」。「宥坐」也即「右坐」或「右座」。魯王用「欹器」代替今人所說的「座右銘」。《宥坐》篇云:「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復。孔子顧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復,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日:吁!惡有滿而不復者哉!」
延伸閱讀~~百度詞條「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