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行草錄李商隱詩》175 x 47 cm
固漆投膠不可開,贈君珍重抵瓊瑰。君王曉坐金鑾殿,只待相如草詔來。書為約齋先生博咲。傅山。
賞析
這是傅山一件漲墨風格的書法,在沾墨書寫的首、二字,如第一行的「固」、「膠」、「珍重」、「瓊瑰」,第二行的「君」、「金」等字,筆畫暈開而無法辨識出線條的細節,只出現模糊的外型。傅山和王鐸一樣,也是當時擅於書寫連綿草的大家,他不像王鐸刻意要表現濃淡枯濕的強烈對比。傅山的線條有更多纏繞,如第一行第四字的「膠」的右半部是以連續迴繞的方式來完成。由於傅山有深厚的文字學的功底,篆書的筆力深厚,所以在寫連綿的行草書時,墨水不會一瀉直下,仍能維持線條濕潤感,這要在非常穩定的基礎上才能達成。一般而言,一字不能成行,必須要二個字,傅山也遵循這種習慣。由於要寫上受贈者,第三行再拆成兩行,對方的字號提至次一行抬頭,表示尊敬。最後傅山將自己的名字,考慮整幅作品的平衡,題在最適合的位置。
解題
此書蹟的受贈者為李振藻(1628-1695),字天葩,號約齋。河北蔚縣人。順治十一年貢生,曾任刑部山西司郎中,是傅山在山西時所結交的好友。傅山辭世前,有書〈遺李約齋〉:「當世盛德忠厚,孰有如代郡李先生者哉!私心向往者,十餘年矣。愚父子子怛焉長逝,特以兩孫為托,孱弱無依,窮鳥不能不投長者之懷也。」將兩孫託付給李振藻。《蔚縣志》中記載,李藻致仕里居後,曾捐粟六百餘石,振濟饑民。又曾捐值五百金的土地,來建造學校,還另捐二十畝地為學田。像這樣一位慈善無私的長者,無怪乎傅山要將孫兒託付給他照顧。
這是傅山一件漲墨風格的書法,在沾墨書寫的首、二字,如第一行的「固」、「膠」、「珍重」、「瓊瑰」,第二行的「君」、「金」等字,筆畫暈開而無法辨識出線條的細節,只出現模糊的外型。傅山和王鐸一樣,也是當時擅於書寫連綿草的大家,他不像王鐸刻意要表現濃淡枯濕的強烈對比。傅山的線條有更多纏繞,如第一行第四字的「膠」的右半部是以連續迴繞的方式來完成。由於傅山有深厚的文字學的功底,篆書的筆力深厚,所以在寫連綿的行草書時,墨水不會一瀉直下,仍能維持線條濕潤感,這要在非常穩定的基礎上才能達成。一般而言,一字不能成行,必須要二個字,傅山也遵循這種習慣。由於要寫上受贈者,第三行再拆成兩行,對方的字號提至次一行抬頭,表示尊敬。最後傅山將自己的名字,考慮整幅作品的平衡,題在最適合的位置。
此書蹟的受贈者為李振藻(1628-1695),字天葩,號約齋。河北蔚縣人。順治十一年貢生,曾任刑部山西司郎中,是傅山在山西時所結交的好友。傅山辭世前,有書〈遺李約齋〉:「當世盛德忠厚,孰有如代郡李先生者哉!私心向往者,十餘年矣。愚父子子怛焉長逝,特以兩孫為托,孱弱無依,窮鳥不能不投長者之懷也。」將兩孫託付給李振藻。《蔚縣志》中記載,李藻致仕里居後,曾捐粟六百餘石,振濟饑民。又曾捐值五百金的土地,來建造學校,還另捐二十畝地為學田。像這樣一位慈善無私的長者,無怪乎傅山要將孫兒託付給他照顧。
-
傅山《仲長統樂志論》191 x 48 cm
-
傅山《絳雪花開七絕》175 x 40 cm
-
傅山《行草錄王維詩》166.5 x 42 cm
-
傅山《嗇廬妙翰-莊子》卷 31 x 610.5 cm
-
傅山《草書錄李夢陽詩》193 x 45 cm
-
傅山《草書醉後浪書》197 x 58 cm
-
傅山《與右玄書冊》28 x 15 cm x 38頁
-
傅山《與某人書》17.5 x 17.5 cm x 3頁
-
傅山《草書杜甫貽華陽柳少府》16 x 51 cm
-
傅山《蘭花》
-
傅山《幽蘭倚石》24 x 52 cm
-
傅山《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23.5 x 51 cm
-
傅山《奇石圖》24 x 51.5 cm
-
傅山《太原段帖》26 x 12.5 cm x 20頁
- 傅山《仲長統樂志論》191 x 48 cm
- 傅山《絳雪花開七絕》175 x 40 cm
- 傅山《行草錄王維詩》166.5 x 42 cm
- 傅山《嗇廬妙翰-莊子》卷 31 x 610.5 cm
- 傅山《草書錄李夢陽詩》193 x 45 cm
- 傅山《草書醉後浪書》197 x 58 cm
- 傅山《與右玄書冊》28 x 15 cm x 38頁
- 傅山《與某人書》17.5 x 17.5 cm x 3頁
- 傅山《草書杜甫貽華陽柳少府》16 x 51 cm
- 傅山《蘭花》
- 傅山《幽蘭倚石》24 x 52 cm
- 傅山《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23.5 x 51 cm
- 傅山《奇石圖》24 x 51.5 cm
- 傅山《太原段帖》26 x 12.5 cm x 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