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孟《行書祭文壽文合卷》26 × 548 cm
劉貞母年嫂韓孺人六十壽敘/不佞孟與淮南劉子練江相厚善/天下莫不聞万兩人之歌鹿鳴而賦/伐木□□佞年二十有一練江十有九/尚未冠有室□□未下第歸乃始成/婚甫成婚而練江築一室獨居晝/夜讀書其中戊成同上公車見其角/枕刺繡有女日雞鳴士曰昧旦語以/是知嫂孺人之賢能相夫子崇德廣/業也及事舅姑曲進婦德一門之中/和氣翔洽敬慎以莊禮無違者又/以知嫂孺人之孝比練江以盛年夭/折僅三十有六耳孺人謝膏沐/卻紈綺上奉高堂下撫孱孤恩新/勤斯以底成立令茶茹苦歷歲久/如一日也則以徵嫂孺人之貞且慈焉/乃其一生操行無非無儀惟儉惟朴/一以為女師一以為婦則一以為母範/於練江終始克儷不以存亡久暫稍/易其度蓋無弗頌嫂孺人之備德/而其子習父之遺風承母之篤訓攻/苦自勵迄於有成受餼學宮蜚英/場屋茲子復生子孺人儼然稱大/母矣家聲不口世業愈光更無弗/羨嫂孺人之具福今年且六十矣去/練江僊遊之歲已二十四年矣未/能適偕老之願修白首之莊然試數/二十四年間人世滄桑之易不知凡/即不佞憂與練江相厚善天下莫不/聞顧其所閱歴驚波□浪疾風迅/霆靡所弗有以累其室家憂愁皇/怖日履冰淵而劉氏門庭蕭寂/瑞靄薰蒸如□春□如遊太始/則孺人之所享不既奢哉益以徵練/江之所積者厚培者深受於人者畸得/於天者全也詩固有之□爾/昌熾□爾戩穀蒼蒼報施固不/必盡於其身也乎不佞祝孺人而/澂練江不勝餘思焉恍如□時歌/鹿鳴而賦伐木之日也夫以練江之/有賢配也孝婦也貞母也以有/令子也亦庶乎其美報矣/
款識:崇禎乙亥,通家年弟震孟頓首拜祝。
鈐印:文震孟印、狀元宰輔、□藏太史書
賞析
明初書風,帖學鼎盛,歷三宋、二沈、吳中至松江之後,明末傳統帖派已欲振乏力,缺乏大家。文震孟此卷小字行書即是綜合上述派別而成。文氏雖是吳派大師文徵明的曾孫,但作品中卻流露出強烈的董其昌氣息。其楷行書的傳統功力均極深厚,通篇氣息雅淳,平淡而簡遠,應是典型的明末士大夫傳統帖派的作品。(江育民)
此卷包含兩件作品,前為祭文,後則為祝壽文。祝壽文後,有文震孟親題,自言此作成於「崇禎乙亥」,即崇禎八年(1635)。題款後並鈐押「狀元宰輔」印記,由印文可知,此時文震孟正任職內閣。綜觀文震孟的生涯,他雖早在天啟二年便以進士第一取得狀元,然並未入內閣。要到崇禎八年(1635)六月才入內閣,獲授東閣大學士,因此,款題、鈐印,以及他的生平年代均合致,可以確定此作的可信度。又文震孟任職內閣時間不長,於任職當年的十一月,即因與內閣首輔溫體仁不合而去職,隔年,即崇禎九年(1636),文震孟即逝去。因此,此作的寫成時點,可以相對精確地定位在崇禎八年的六月到十一月之間,既是文震孟生涯最巔峰之際所作,也可說是他人生最後一刻光輝的代表。
明初書風,帖學鼎盛,歷三宋、二沈、吳中至松江之後,明末傳統帖派已欲振乏力,缺乏大家。文震孟此卷小字行書即是綜合上述派別而成。文氏雖是吳派大師文徵明的曾孫,但作品中卻流露出強烈的董其昌氣息。其楷行書的傳統功力均極深厚,通篇氣息雅淳,平淡而簡遠,應是典型的明末士大夫傳統帖派的作品。(江育民)
此卷包含兩件作品,前為祭文,後則為祝壽文。祝壽文後,有文震孟親題,自言此作成於「崇禎乙亥」,即崇禎八年(1635)。題款後並鈐押「狀元宰輔」印記,由印文可知,此時文震孟正任職內閣。綜觀文震孟的生涯,他雖早在天啟二年便以進士第一取得狀元,然並未入內閣。要到崇禎八年(1635)六月才入內閣,獲授東閣大學士,因此,款題、鈐印,以及他的生平年代均合致,可以確定此作的可信度。又文震孟任職內閣時間不長,於任職當年的十一月,即因與內閣首輔溫體仁不合而去職,隔年,即崇禎九年(1636),文震孟即逝去。因此,此作的寫成時點,可以相對精確地定位在崇禎八年的六月到十一月之間,既是文震孟生涯最巔峰之際所作,也可說是他人生最後一刻光輝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