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羽《與石涵虛書》
湖差後,想得歸。僕有所托,先人號橘洲,將置一卷,求圖于衡山。此處絹不佳,煩尋一段。酬賈仍仗專坐其館,請之而來必妙。大約如王元寀〈槐莊圖〉,想無厚薄也。卷成當圖報。外,箋札一封、牙圖書、川扇各一,敢煩左右附至衡山館。不具。蔡羽頓首。涵虛石先生。外,糖果奉山房,乞與武溪共之。
鑑藏印:兼(袁守謙)
解題
蔡羽少失父,由母親吳夫人親自教他讀書。十二歲操筆為文已有奇氣,稍長,讀盡家中所藏經子史等各種書籍,但在科考上「潦倒塲屋」(見〈翰林蔡先生墓志〉)極為不順。「自弘治壬子 (1492) 至嘉靖辛卯 (1531) 凡十有四試,閱四十年。」按明代科舉,每逢子、午、卯、酉年八月舉辦鄉試秋闈。由此可知,蔡羽雖然詩文與書法(王寵曾從學書三年)俱已成名,但在四十年中參加十三次鄉試,都未能考中舉人。這可能和他「不事記誦,不習訓故」有關。真是先生「則既老矣」。
又過三年,在嘉靖甲午 (1534) 以太學生赴選調(銓敘),當時主考的天官卿(吏部尚書)雅知其名,就說:「此吾少日所聞蔡某,今猶滯選調耶?」特以程試第二人奏請授予南京翰林院孔目。翰林院孔目一職雖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不輕易授人,但在明代,這只是主要從事文書工作的不入流小官。他三年後致仕,在嘉靖二十年辛丑 (1541) 正月三日卒於家。
蔡羽過世之後,文徵明為他撰寫〈翰林蔡先生墓志〉。《明史》卷287列傳第175文苑三中,蔡羽的傳記附在文徵明之下。
蔡羽這封信的主要目的在拜託涵虛石先生向文徵明求畫其先君的圖像。從信中一開始,「湖差後,想得歸」可知本信寫於即將退休之前。蔡羽特別寫明他父親蔡滂(號橘洲),想必是為了供做畫作中題跋之用。蔡羽認為他當官所在的南京絹不好,所以請涵虛石先生在蘇州幫他找一段好料。蔡羽本人應與文徵明彼此相知,但找第三人去求畫,在潤筆(酬賈,賈即價)上比較好洽談。他認為由他的朋友「專坐其館請之而來必妙。」在書法上,「坐」字如此結字非常少見,如果釋為「坐」字無誤, 則「坐」有駐、守之義,表示蔡羽要他的朋友停留久一點,以示誠意。
蔡羽幼年喪父,且中國肖像畫領域,要到稍晚的曾鯨 (1568-1650),兼採西方人物畫技法,才重視寫實逼真,所以蔡羽追懷先君的圖像,當是類似文徵明擅長的、描繪出塵高士遊憩於莊園的畫作,所以希望該畫類似文徵明為王元寀所繪〈槐莊圖〉。當然,蔡羽不能平白勞煩朋友,故言:「卷成當圖報。」此外,蔡羽也請涵虛石先生給文徵明送一點見面禮:箋札一封、牙圖書(即牙圖章)、川扇各一。「左右」一詞,本有跟從或侍者之意,但在書札中常作稱謂敬辭,只稱其侍者,而不直言其人,以示尊敬,猶如閣下、足下或「您」。信末,蔡羽說,隨信送去糖果,希望能與他們的朋友「武溪」共享。由此可見古人禮數之周到。(周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