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華《與石夢飛書》
天啟乙丑,余與許同生先生同宦京師。先生孤介高朗,廷評俸薄,破扇羸馬,踉蹌長安中。有時微服步行,與故人相過。一日,於馬上見余,問旁人曰:「此何人?」曰:「李君實。」爾丞先生曰:「我固聞之,抑何風神灑落若是。」乃挾一鴟酒過余,出心指示,自憾遇晚也。丙寅,余既歸里,先生出為淮揚守,脂不潤。益簡傲自得。中涓至,欲屈之庭。僅五月,拂衣去。橐裝如水,以一石見餉,蓋靈璧之嘉者,曰:「泗淮唯此物堪與相對。近且辭家入華陽,尋先長史故居以老,無容復著是長物,謹以奉若。」余置松下,每勺酒酣酹,如對先生。今崇禎壬申,先生蛻去已二年,而余受上清養氣訣,不敢過飲,蕉葉灑淅,不足以沃先生之石。門人石夢飛,馴謹好脩,而酒腸獨寬,又素慕先生高尚,以不及盤桓為憾。余因撤此石,復遣一松作媵,以付石郎,永司寶守。庶千載之下,知我兩人契誼之不可沒,吾子孫不得援平泉例有言也。古人券馬,余券石,遂作石券。崇禎五年臈月之望,竹懶翁書示亨兒,以付夢飛。
賞析
作者小董其昌十歲,而卻與董其昌同年歿。此幅作品,通篇結體穩當,清健端嚴,偶露險勁,仍不脫規矩。明顯可看出董其昌對他有相當大的影響,但用筆卻有很多不同。撇、捺、用筆尖挺外露,轉折方硬,露出耿介率直之情操。再董風披靡的時代,有意無意露出不苟同的氣息,然用筆短蹙,線條枯緊,較乏柔韌溫厚之氣;拉力不足,不能予人暢達之感,無顯明之個人色彩及抒發情性之能力,近乎館閣之憾,致使不能再登高峰。(黃一鳴)
解題
李日華此信札託其子李肇亨(1592-1664)轉給弟子石夢飛。時間在崇禎五年(1632),李日華時年六十八歲。「許同生」即許令典(1565-1630),字同生,浙江海寧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知上饒、無錫,有惠政。左遷去,二十年浮沉中外,晚守淮安,以廉著。後引疾歸。搆東垞、西垞於黃山之麓,自號兩垞外臣。石夢飛,李日華弟子,浙江嘉興人。
李日華於札中追憶和許令典認識緣由,以及許令典的狷介和對石頭的喜好,此文亦載於李日華《六研齋三筆》卷二,題名為〈石券〉。天啟五年(1625),李日華和許令典同宦京師,許令典個性孤高,常常手持破扇,騎著瘦馬。一日,許令典騎在瘦馬上,一位風神灑落的文士吸引了他的目光,便向旁人打探此為何人。李日華在當時被稱為「博物君子」,是在藝術鑑賞與知識上,和董其昌齊名。許令典久聞其名,未料及其人神采竟是如此瀟灑。於是攜酒拜會李日華,相談甚歡,有相見恨晚之感。天啟六年(1626)李日華辭官歸里,許令典守淮安,生活益加清苦。這時宮中太監到淮安,要許令典拜見,許因不甘受辱,隨即辭官。臨行時贈一石給李日華。李日華感念知己,將此石置於松下,常與此石對酌,如對故人。崇禎三年(1630),許令典去世。此時李日華修道養生,不敢過度飲酒,恰巧李日華的弟子石夢飛也諳酒道,又仰慕許令典的為人,李日華於是將此石送給石夢飛,希望門人能終生守護,以示兩人的情誼始終不易。李日華寫這封信,內容實為回憶文,紀念和許令典之神交。信後說到,送松與石給石夢飛,以此信為據,李家子孫不得有異言。
作者小董其昌十歲,而卻與董其昌同年歿。此幅作品,通篇結體穩當,清健端嚴,偶露險勁,仍不脫規矩。明顯可看出董其昌對他有相當大的影響,但用筆卻有很多不同。撇、捺、用筆尖挺外露,轉折方硬,露出耿介率直之情操。再董風披靡的時代,有意無意露出不苟同的氣息,然用筆短蹙,線條枯緊,較乏柔韌溫厚之氣;拉力不足,不能予人暢達之感,無顯明之個人色彩及抒發情性之能力,近乎館閣之憾,致使不能再登高峰。(黃一鳴)
李日華此信札託其子李肇亨(1592-1664)轉給弟子石夢飛。時間在崇禎五年(1632),李日華時年六十八歲。「許同生」即許令典(1565-1630),字同生,浙江海寧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知上饒、無錫,有惠政。左遷去,二十年浮沉中外,晚守淮安,以廉著。後引疾歸。搆東垞、西垞於黃山之麓,自號兩垞外臣。石夢飛,李日華弟子,浙江嘉興人。
李日華於札中追憶和許令典認識緣由,以及許令典的狷介和對石頭的喜好,此文亦載於李日華《六研齋三筆》卷二,題名為〈石券〉。天啟五年(1625),李日華和許令典同宦京師,許令典個性孤高,常常手持破扇,騎著瘦馬。一日,許令典騎在瘦馬上,一位風神灑落的文士吸引了他的目光,便向旁人打探此為何人。李日華在當時被稱為「博物君子」,是在藝術鑑賞與知識上,和董其昌齊名。許令典久聞其名,未料及其人神采竟是如此瀟灑。於是攜酒拜會李日華,相談甚歡,有相見恨晚之感。天啟六年(1626)李日華辭官歸里,許令典守淮安,生活益加清苦。這時宮中太監到淮安,要許令典拜見,許因不甘受辱,隨即辭官。臨行時贈一石給李日華。李日華感念知己,將此石置於松下,常與此石對酌,如對故人。崇禎三年(1630),許令典去世。此時李日華修道養生,不敢過度飲酒,恰巧李日華的弟子石夢飛也諳酒道,又仰慕許令典的為人,李日華於是將此石送給石夢飛,希望門人能終生守護,以示兩人的情誼始終不易。李日華寫這封信,內容實為回憶文,紀念和許令典之神交。信後說到,送松與石給石夢飛,以此信為據,李家子孫不得有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