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振《雜文》冊頁
唐太宗購晉人書,自二王以下,僅十軸。《蘭亭》以玉匣葬昭陵,世無復見。其餘皆在秘府。至武后時,為張易之兄弟所竊,後遂流落人間,多在王涯、趙延賞家。涯敗,為軍人所劫,剝去金玉軸,而棄其書。余嘗於李都尉處,見晉人數帖,皆有小印「涯」字,意其為王氏物也。有謝尚、謝鯤、王衍等帖,皆奇。而夷甫獨超然如群鶴聳翅,欲飛而未起也。右蘇文忠公題跋一則,意中原摹公書法,然十不得一二也。前冊自跋云:雖不學蘇法,而得楊少師、李西臺神理,此真少年無拘束狂妄之言,閱之,不覺流汗浃背也。 鈐印:之振私印、孟舉
胡居士云:鹿性驚烈,多別良草,恒食九物,餘者不嘗,群處必依山岡,產歸下澤,享神用其肉者,以其性烈清淨故也。凡餌藥者,勿食鹿肉,服藥必不得力,以鹿嘗啖解毒之草,是故能制毒散諸藥故也。九草者,葛葉及花鹿蔥,鹿藥,白蒿,水芹,甘草,齊頭蒿、山薺苊。黃葉老人錄黃涪翁題語一則,筆禿腕弱,殊乏生趣。 鈐印:之振私印、孟舉
退之會合聯句,孟郊、張籍、張徹與焉。四君子皆佳士,意氣相入,雜之成文。世之文章之士少聯句,嘗病筆力不能相進,或成四公子碁耳。 鈐印:之振、孟舉。
荊公學佛,吾以為龍又無角,吾以為蛇又無足者也。然餘嘗熟觀其風度,真視富貴如浮雲,不溺於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 鈐印:延陵季子、孟舉
符讀書城南。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汙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餘。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不見三公後,寒饑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公子名昶,登長慶四年進士,此云符,宜為昶之小字。橙齋。 鈐印:黃葉老人、補衲葊主、患難餘生、之振私印、橙齋孟舉。
余二十年前,為友人書昌黎五古,并東坡、山谷跋語三則,共裝潢成冊。偶見之蟲蠹鼠齧,紙破碎如雪,不復可收拾矣。因逐則重錄一過,老眼昏花,不知較前冊相去幾許。日月犇駛,人情世態,覆雨翻雲,追憶當年意氣,豪上全無拘束之時,真如隔世矣。錄竟,為之長嘆。黃葉老人,時年六十有四。癸未季冬,十有七日,燈下書。 鈐印:吳之振印、孟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