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與維斗(楊廷樞)書》
別後甚念,未得一通訊於吾兄,想善自慰也。弟爾來愁困日甚,兼時時為小恙所侵,頗為不樂。海岸先生已定吾郡,而為忌者所阻。其計至毒,不特一易地而已。敝郡逆孽,以當事為長城,竟欲蒙面而出。奈何、奈何?弟適示觀其動而為之所,不輕發也。吾兄所選房稿,功若何矣?弟已得十之七八。因尚有全書未到,未能即成耳。前弟與童書賈約選贄,竟同兄前科同書,不知前價若何?可一諭之小价,以便索之耳。弟初以選文雅事,不應論金錢。今任其事,始覺其難苦。雖曰受酬,實不為過也。因知吾兄最廉,而不謝絕此等,有以也夫。今科文何人最佳?乞示之。望叔弟當過吳中,可相晤耳。維斗盟年兄大孝。小弟子龍頓首。
解題
此信札寫給楊廷樞。「海岸」為黃端伯(1858-1645),字元公,號海岸道人,江西新城人,官至禮部主事,順治二年(1645)殉國。
據陳子龍自訂年譜,與楊廷樞論交始於天啟七年(1627),信札內容先致思念之意,又自言時時患病,怏怏不樂。續云正在編書,盡力而為,原本不論金錢,然而一旦著手,才發覺編輯工作極為繁雜,領取酬勞實在理所當然,是以詢問楊廷樞選文稿費以及刻書相關資訊。此段文字提供研究明清出版文化的材料。信中所言正在著手選文刻書,或許即為《皇明經世文編》。案崇禎五年(1632),陳子龍曾集同郡諸子治古文辭,限日程課,並編集諸人之作成《壬申文選》,次年復有《陳李唱和集》,可能皆為其「選文雅事」之實踐,選務並不困難。至崇禎十一年(1638)夏,陳子龍與徐孚遠、宋徵璧選輯明朝「名卿鉅公之文有涉世務國政者」,編為《皇明經世文編》,工程浩大,歲餘梓成,凡五百餘卷,較符合信札所言「今任其事,始覺其難苦」。子龍自評該書云:「雖成帙太速,稍病繁蕪,然敷奏咸備典實,多有漢家故事,名相所採,良史必錄者也。」
此信札寫給楊廷樞。「海岸」為黃端伯(1858-1645),字元公,號海岸道人,江西新城人,官至禮部主事,順治二年(1645)殉國。
據陳子龍自訂年譜,與楊廷樞論交始於天啟七年(1627),信札內容先致思念之意,又自言時時患病,怏怏不樂。續云正在編書,盡力而為,原本不論金錢,然而一旦著手,才發覺編輯工作極為繁雜,領取酬勞實在理所當然,是以詢問楊廷樞選文稿費以及刻書相關資訊。此段文字提供研究明清出版文化的材料。信中所言正在著手選文刻書,或許即為《皇明經世文編》。案崇禎五年(1632),陳子龍曾集同郡諸子治古文辭,限日程課,並編集諸人之作成《壬申文選》,次年復有《陳李唱和集》,可能皆為其「選文雅事」之實踐,選務並不困難。至崇禎十一年(1638)夏,陳子龍與徐孚遠、宋徵璧選輯明朝「名卿鉅公之文有涉世務國政者」,編為《皇明經世文編》,工程浩大,歲餘梓成,凡五百餘卷,較符合信札所言「今任其事,始覺其難苦」。子龍自評該書云:「雖成帙太速,稍病繁蕪,然敷奏咸備典實,多有漢家故事,名相所採,良史必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