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采《與維斗(楊廷樞)書》
夙與仁兄遇其至精者,正無俟見面。復得親接光范,多所開示。言端行矩,為道備矣。朱爾法到婁,讀所寄近稾,碩大森烈,本其性情,懦流固所不列;其強項自張者,亦可因知歸止。則仁兄之教,豈有既哉?弟僻居如坐井底,眼眶鄙隘,多怪少可。天如兄以天人之資,久挈共業,居平談對,必期無戾父母,無畔聖賢。雅如杜家詩詠,開口必忠孝也。時輩熟見其生長面貌,以為古今人絕不相等,便共迂笑之。近沐兄輩舉動,兼聆心聲,升堂入室,應不拒我執鞭乎?九一兄何無一言相眎?雲子兄藝,已同尊作,緘函馳介生兄許矣,尚冀盡出其祕,一正世詭,幸再錄存,同令弟及諸兄稿發付也。五貞兄溫溫之德,引人入聖,乍接不禁相念。弟胸中久懷仰止者,郡中如吾三社兄外,便欲一見金兄名階升者,五貞兄得非即是乎。前席中未能即悉,別來又耿耿不決,特一詢訪耳。金兄經義,天如推為羲經第一,不可不為一致也。社刻并當相聞之。時事洶洶,相距百里,便聲聞不一,且國中口語藉藉,心臆幾裂,望即與的耗,慰此勞悴。嗟夫!維斗吾兄,張采亦有舌者,言至此,噤不發也。幾時握手,一盡所懷,臨紙不任依怏。應社小弟張采頓首、頓首。維斗社兄大人盟誼。
解題
第一通信札寫給「維斗社兄大人」,為楊廷樞(其人生平請見楊廷樞小傳)。信文中提到的「天如」為張溥,「介生」為周鍾。「雲子」為朱隗。「五貞」為金階升,字五貞,江蘇蘇州人。「九一」為徐汧(1597-1647),字九一,江蘇蘇州人。
此信札談及楊廷樞計畫輯刻應社成員之著作,並說張溥推金階升為「羲經第一」(羲經即《易經》)。張采提到張溥時說:「天如兄以天人之資,久挈共業,居平談對,必期無戾父母,無畔聖賢。雅如杜家詩詠,開口必忠孝也。」讀者可以想見其人之風采。
第二通信札未署收信人,原藏者將之同列於〈與楊廷樞書〉中,因此收信人當為楊廷樞。張采所欲推薦的「郄光曙」,號六奕,江西臨川人,列名復社。信文提到「介生」為周鍾,「雲子」為朱隗,「許孟宏」為許元溥,皆為復社要員。
信文提到關於復社出版詩文集之事,張采為此忙到不可開交,直言其忙冗之狀為「帶星出帶星入」。又言「讀書之暇,可稍尋經世,或荒政,或數學,苟有益於用者,得一分是一分」,是乃復社「務為有用」宗旨之體現。
復社由時文社脫胎而來,其本身也熱衷選刻時文,張溥選編之《國表》一至四集,就匯集了復社成員的大量時文作品。明代末年民間私刻選文非常流行,且獲利甚豐,故張采在此札中提及被書賈催稿一事。
第一通信札寫給「維斗社兄大人」,為楊廷樞(其人生平請見楊廷樞小傳)。信文中提到的「天如」為張溥,「介生」為周鍾。「雲子」為朱隗。「五貞」為金階升,字五貞,江蘇蘇州人。「九一」為徐汧(1597-1647),字九一,江蘇蘇州人。
此信札談及楊廷樞計畫輯刻應社成員之著作,並說張溥推金階升為「羲經第一」(羲經即《易經》)。張采提到張溥時說:「天如兄以天人之資,久挈共業,居平談對,必期無戾父母,無畔聖賢。雅如杜家詩詠,開口必忠孝也。」讀者可以想見其人之風采。
第二通信札未署收信人,原藏者將之同列於〈與楊廷樞書〉中,因此收信人當為楊廷樞。張采所欲推薦的「郄光曙」,號六奕,江西臨川人,列名復社。信文提到「介生」為周鍾,「雲子」為朱隗,「許孟宏」為許元溥,皆為復社要員。
信文提到關於復社出版詩文集之事,張采為此忙到不可開交,直言其忙冗之狀為「帶星出帶星入」。又言「讀書之暇,可稍尋經世,或荒政,或數學,苟有益於用者,得一分是一分」,是乃復社「務為有用」宗旨之體現。
復社由時文社脫胎而來,其本身也熱衷選刻時文,張溥選編之《國表》一至四集,就匯集了復社成員的大量時文作品。明代末年民間私刻選文非常流行,且獲利甚豐,故張采在此札中提及被書賈催稿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