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律時《與維斗(楊廷樞)書》
回首長安問業之期,已閱兩載,又幾何時,而公車在望矣。弟愧不能於古人之書多有所見,而山川修阻,欲如昔日之吟文論道者,杳不可得。幸接手教,知年兄之所以勗我者深矣。文章節義之事,自在吾黨,弟不敢不朝夕自勉,而所以教其不知,則年兄扶進之力也。姜老師之屬意吾輩,無所不至,此刻甚為盛舉,檄下敝邑已數月矣。
沈巨山盡徵吾文,郵白門,未知白門諸年兄曾郵致姜老師否也?或俟老師來都下,就而質之,亦不可知。年兄走一字,詢之白門可也。文章一道,變如滄桑,唐宋大家之書盛行,而靡濫踈淺,其流漸卑。前從《國表》,得讀近作,渾深古雅,力崇正始,亦可謂為八代起衰矣。
弟近藝渴欲呈教,恐傳者散失,俟入長安,當長跽請正。貴門人佑人昆仲,溫雅可重,其為文復秀靜不近時論,弟且嘆相見之晚也。弟病懶,吳下諸社兄俱未有尺素相問,然望問慕之則已久矣。年兄相見必為齒及之。前,天如致一函於弟,未及裁答,相晤,幸為叱致。草此附候,曷勝馳神。弟律時再頓首。
維斗仁兄大人萬世師。令弟須逢人寡言為妙。中有少意,何如綿心。并歸,不必作答。時又拜。
鈐印:律時
解題
此兩通信札皆寫給楊廷樞(其人生平請見楊廷樞小傳)。
第一通信文中之「沈巨山」為沈壽嶽,字巨山,安徽宣城人,為沈壽民之兄;與徐律時同為崇禎三年(1630)舉人,任羅田知縣,後告病歸里。信中之「佑人昆仲」為文啟元、文敦元兄弟。文啟元,字佑人,安徽宣城人,與其弟同受業於楊廷樞,以能文著名。
律時日前收到楊廷樞的來信,知其期勉己意甚深,律時亦不敢辜負姜老師(姜曰廣)的期許。另外,好友沈壽嶽已將收集來的文章郵寄至南京,不知廷樞收到否?又讚嘆廷樞門下文氏兄弟溫雅可重,相見恨晚。信末,律時說前天張溥曾致一信來,只是還沒答覆,希望廷樞代為轉達問候之意。
第二通信札,徐律時勸楊廷樞當告誡其弟:逢人以寡言為妙。
此兩通信札皆寫給楊廷樞(其人生平請見楊廷樞小傳)。
第一通信文中之「沈巨山」為沈壽嶽,字巨山,安徽宣城人,為沈壽民之兄;與徐律時同為崇禎三年(1630)舉人,任羅田知縣,後告病歸里。信中之「佑人昆仲」為文啟元、文敦元兄弟。文啟元,字佑人,安徽宣城人,與其弟同受業於楊廷樞,以能文著名。
律時日前收到楊廷樞的來信,知其期勉己意甚深,律時亦不敢辜負姜老師(姜曰廣)的期許。另外,好友沈壽嶽已將收集來的文章郵寄至南京,不知廷樞收到否?又讚嘆廷樞門下文氏兄弟溫雅可重,相見恨晚。信末,律時說前天張溥曾致一信來,只是還沒答覆,希望廷樞代為轉達問候之意。
第二通信札,徐律時勸楊廷樞當告誡其弟:逢人以寡言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