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亨咸《行書五言詩》
踈林散秋光,翠瀑下重嶺。溪迴咽危石,空山多餘景。茅屋三兩家,翛然有殊境。曳杖短橋西,應門鶴聲耿。似欲報幽人,彼此發深省。丙辰(1676)八月。書似梁河老年翁正。方亨咸。 鈐印:方亨咸印、邵翮、祖孫御史父子翰林兄弟進士
賞析
明代帖學大盛,其風氣一直延續到清朝碑學興起,聲勢始稍衰。其間能手輩,信手拈來,皆有可觀,如本件品,用筆挻勁,有文徵明的遺風,而其中又有章草,米芾、董其昌的風格摻入其中,無論在筆法或章法上,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以上。
有趣的是,明清這一類二線書家,若不是某大家的忠實追隨者,其書風共同的特點是諸家雜出,米芾幾乎人人都有,其他隋唐宋元的書家體勢,似乎呈排列組合的方式出現在廣大的書家群中,以致雖說面貌各異,其間自有高下之分,但整體看起來卻風格統一,這種同質性如此高的現象,可能因明人所見多為條件限制之下,產生了只能在體勢上變化,而筆法卻趨向一致性的現象,而這種時代的限制,也正是帖學衰微,碑學興起的一個重要因素。(張之鼎)
明代帖學大盛,其風氣一直延續到清朝碑學興起,聲勢始稍衰。其間能手輩,信手拈來,皆有可觀,如本件品,用筆挻勁,有文徵明的遺風,而其中又有章草,米芾、董其昌的風格摻入其中,無論在筆法或章法上,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以上。
有趣的是,明清這一類二線書家,若不是某大家的忠實追隨者,其書風共同的特點是諸家雜出,米芾幾乎人人都有,其他隋唐宋元的書家體勢,似乎呈排列組合的方式出現在廣大的書家群中,以致雖說面貌各異,其間自有高下之分,但整體看起來卻風格統一,這種同質性如此高的現象,可能因明人所見多為條件限制之下,產生了只能在體勢上變化,而筆法卻趨向一致性的現象,而這種時代的限制,也正是帖學衰微,碑學興起的一個重要因素。(張之鼎)
作者其他作品 0
unread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