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文華殿進講大寶箴》
彤幃高敞翠華臨,納誨先陳大寶箴。造膝從容承顧問,當扆延佇見虛襟。酒池瓊室傷心麗,塞纊垂旒鑒古深。天語慇懃清漏午,愧無明保作商霖。文華殿進講大寶箴,書奉容齋同紀,太岳。 鈐印:張伯子
解題
此詩見於張居正文集卷四,詩題為《文華殿進講大寶箴應制二首》,題下有詩二首,扇面所書為其中之一:
彤幃高敞翠華臨,納誨先陳大寶箴。造膝從容承顧問,當扆延佇見虛襟。酒池瓊室傷心麗,塞纊垂旒鑒古深。天語慇懃清漏午,愧無明保作商霖。
詩作先以眼前景開始,即文華殿內紅色帳幕高高掛起,儀隊簇擁著皇帝來到此地。面對願意聽取諫言的皇上,於是張居正呈上了《大寶箴》。這裡所說的《大寶箴》,文字並非張居正所做,而是唐代張藴古進呈唐太宗的一篇文字,規諫為君之道,文中「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期許帝王守護天下人民的福祉與財產,而不是注重地一個人享樂,這句話也被雍正皇帝做成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以天下奉一人」,置於養心殿中,作為時時砥礪自己的箴言。張居正以《大寶箴》上進,萬曆皇帝也欣然接受,並與張居正促膝相語,君臣甚是親近。張居正這時候看見的是在窗前久立,虛心求教的皇帝。君臣的討論,提到了古代奢華害民與建造殿宇等事,皇帝傷心地感傷這些事例。不理會邪惡,不聽從讒言,努力學古,作為聖君的萬曆皇帝,非常認真學習相關歷史教訓直到午時(中午),相對於此,張居正反而有些慚愧,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國家有幫助的臣子。
張居正此詩雖未記年,不過《張太岳先生文集》卷十七〈送起居館講《大寶箴》記事〉,記錄這件事的原委細節。時在萬曆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地點在文華殿,明神宗當時為十四歲,神宗幼年習字,進講官張居正將《大寶箴》作為初學書法時襯在紙下供描摹的影格,讓皇帝練習書法,同時希望皇帝閱讀此篇敬呈給唐太宗的作為規諫的文章。張居正隨後作《大寶箴注解》,神宗在文華殿召張居正到御座前,皇帝站起來在張居正面前恭讀,張居正教導皇帝《大寶箴》的內容。
事成之後,則寫下此事,一方面交與起居館,載入史冊,「次日,特賜臣銀八寶二十兩,以酬昨日講讀之勞」。一方面又為此事作有二詩,其中之一就是扇面上所見。因此,這個扇面,這是這個重要歷史時刻的紀念,
另此扇受贈人「容齋」,為萬曆朝初期的第二號太監張宏(1525-1584),地位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張居正與張宏同年出生,因此稱「同紀」。張居正能夠注意到內廷張宏的生辰,並以「同紀」拉近彼此關係,足見張居正為了協調內外廷協作共赴國是,花了非常多的細微心思。
明 張居正《張太岳先生文集》卷十七
〈送起居館講太寶箴記事〉
萬曆四年二月二十九日,上於文華殿背誦《大寶箴》。
先是,上以《大寶箴》為書字影格。臣因奏:「此文甚切於君德治道,皇上勿徒書寫,須熟記其詞,又勿徒記誦,須通曉其義,乃為有益。」上以為然。臣乃爲註解一篇以進。
至是日,上御文華殿,召臣至御座前。上起立,高舉《大寶箴》一册面授臣,臣受册北面立,上高聲背誦一遍,一字不差。又玉音清圓悠遠,餘響繞殿,誠萬壽之徵也。背畢,臣又進講,一一陳説大義,上皆洞其微旨,所引瓊宫瑤臺、糟丘酒池、開羅啓祝、援琴命詩等事,悉知其顛末。講至「縱心乎湛然之域」一條,上曰:「此不過言人當虛心處事耳。」臣因舉手賀曰:「只『虛心』二字,足以蔽此條之義矣。夫人心之所以不虛者,私意混雜故耳。如水本自清,以泥沙溷之則不清;鏡本至明,以塵垢蔽之則不明;人主誠能涵養此心,除去私欲,如明鏡止水,則好惡刑賞,無不公平,而萬事理矣。上曰:「然」。是時左右侍臣聽之,無不欣躍稱慶者。
次日,特賜臣銀八寶二十兩,以酬昨日講讀之勞。
譯文
彤幃高敞翠華臨,
文華殿中紅色帳幕高高架起,儀隊簇擁著皇帝,來到了此地
納誨先陳大寶箴。
皇上願意聽去諫言,於是我體察聖意,在眾多典籍中,先呈上了張蘊古所做的大寶箴,這是篇講述為君之道的名作。
造膝從容承顧問,
君臣很親近,促膝長談
當扆延佇見虛襟。
皇上在窗前停留,看到虛心求教的皇帝
酒池瓊室傷心麗,
奢華覺得難過(麗,附著)
塞纊垂旒鑒古深。
不看邪惡,不聽讒言,努力學古
天語慇懃清漏午,
皇上很認真直到午時(中午)
愧無明保作商霖。
有點慚愧自己不是對國家有幫助的臣子(謙虛)
(商王武丁任用傅説為相時,命之曰:“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
此詩成於萬曆四年二月,明神宗當時為十四歲,神宗幼年習字,進講官張居正將《大寶箴》作為初學書法時襯在紙下供描摹的影格,讓皇帝練習書法,同時希望皇帝閱讀此篇敬呈給唐太宗的作為規諫的文章。張居正隨後作《大寶箴注解》,神宗在文華殿召張居正到御座前,皇帝站起來在張居正面前恭讀,張居正教導皇帝《大寶箴》的內容,事成之後,則寫下此一紀念性質的詩作。
此扇受贈人「容齋」,為萬曆朝初期的第二號太監張宏(1525-1584),地位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張居正與張宏同年出生,因此稱「同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