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昌期《與顧憲成書》
忽接函教,得〈尚行精舍記〉,莊誦一過,不覺汗流浹背。數日前偶閱象山先生語云:「今天下學者惟有兩途:一途樸實,一途議論。因竊有感於近世之所謂悟門者皆議論也,然亦有以議論標行門者,原非行門。」尊記前段,闡能行之即悟,點掇最醒;後段規實行之為行,補救更密,真足貶世俗之膏肓矣。期雖不敏,敬銘之座右,不敢作文家綺語觀也。再審龍山勝會,不減當年鹿洞、鵝湖,一時聽者皆高宿名通。小子何人,乃敢參承講席。然既蒙接引,又何敢自失機緣,當齋心數日,手拈一瓣香,跪請尊前耳,先此報謝,不一。賤名正肅。
解題
此通信札寫給顧憲成(1550-1612)。信文中提到的〈尚行精舍記〉,現可見於顧憲成《涇皋藏稿》卷十。顧憲成,字叔時,號涇陽,江蘇無錫人。明代思想家,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也是東林黨的創始人之一。萬曆八年(1580)進士,初授戶部主政,後調吏部,因建言降桂陽州判官,再陞處州府推官等,又以抗直不容養病歸,後補南京光祿少卿,聚徒講學,為一時所宗,未竟所施而卒。顧憲成與其弟顧允成並以氣節著名。顧憲成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八月,與蘇州、松江、常熟、太倉、嘉興、宜興等吳中文人期會於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旁研講,力駁王守仁陽明學「無善無惡心之體」之說,一時賢朋滿堂,名播天下,史稱「龍山勝會」,即繆昌期信中所稱,亦可知此信札約書於此後。又《顧憲成年譜》卷三提到,「龍山勝會,不減鹿洞、鵝湖」,與此信札中所言一致,年譜編纂之原出處或即語出於此。
由信文內容可知,顧憲成邀請繆昌期赴其講會,並且將所作〈尚行精舍記〉示於昌期。昌期讀後盛讚該文闡揚「能行之即悟」、「實行之為行」,重視實行,而非空口議論的修行之道。後文應允邀約,「手拈一瓣香」為佛家語,乃表示昌期誠心向顧憲成誠摯求教之意。
此通信札寫給顧憲成(1550-1612)。信文中提到的〈尚行精舍記〉,現可見於顧憲成《涇皋藏稿》卷十。顧憲成,字叔時,號涇陽,江蘇無錫人。明代思想家,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也是東林黨的創始人之一。萬曆八年(1580)進士,初授戶部主政,後調吏部,因建言降桂陽州判官,再陞處州府推官等,又以抗直不容養病歸,後補南京光祿少卿,聚徒講學,為一時所宗,未竟所施而卒。顧憲成與其弟顧允成並以氣節著名。顧憲成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八月,與蘇州、松江、常熟、太倉、嘉興、宜興等吳中文人期會於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旁研講,力駁王守仁陽明學「無善無惡心之體」之說,一時賢朋滿堂,名播天下,史稱「龍山勝會」,即繆昌期信中所稱,亦可知此信札約書於此後。又《顧憲成年譜》卷三提到,「龍山勝會,不減鹿洞、鵝湖」,與此信札中所言一致,年譜編纂之原出處或即語出於此。
由信文內容可知,顧憲成邀請繆昌期赴其講會,並且將所作〈尚行精舍記〉示於昌期。昌期讀後盛讚該文闡揚「能行之即悟」、「實行之為行」,重視實行,而非空口議論的修行之道。後文應允邀約,「手拈一瓣香」為佛家語,乃表示昌期誠心向顧憲成誠摯求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