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復《與橫涇(顧瑮)書》
承示城濠蓮,有並蒂者,甚奇,恨不得一見,欲賦以賀,不得佳况,亦無雋語,竟不能成耳。惟俟佳什見惠,學步韻而已。在汴曾會空同否?宜述久歸,少一佳友所寓,不知曾得如夏邑主人之賢者乎?南原嘗談,尚有一二未見者,殊為遠懷,蓋得於執事推重如此,豈勝傾向耶?近來丹丘輩絕少,南原與攝泉時談及此,不覺興念,因漫及之,以奉千里一笑。情悰不佳,臨紙殊草草。言無論敘,萬唯亮之。九月廿二日,復頓首。橫涇先生親長執事。前書甚迫切,此情如此,幸亮之。
解題
此信札寫給「橫涇先生親長執事」,即顧瑮(其生平可見顧瑮小傳)。「攝泉」為許隚,字彥明,人稱攝泉居士,江蘇上元人,為許穀(號石城)之父。顧璘與同里陳沂、王韋號金陵三俊,顧瑮與王韋、許隚皆為好友。「空同」為李夢陽,號空同,甘肅慶城人,後遷居河南開封,為明代「前七子」的領袖。後文「南原」為王韋,字欽佩,號南原,江蘇南京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由庶吉士官太僕少卿。
張天復說,先前承蒙顧瑮賜示城濠中並蒂之蓮。並蒂蓮乃是吉兆,顧瑮希望張天復能為作賀詞,但張天復自言:「不得佳况,亦無雋語」,未能寫出滿意的篇章,故說希望能先得見顧瑮的佳篇,再步韻唱和。後文張天復問顧瑮任官河南時是否曾見到大詩人李夢陽?「丹丘輩」應比喻志同道合之人,張天復說,最近與王韋及許隚談話,三人都覺得如今志同道合之人絕少,想起遠在河南的顧瑮,於是寫此信札寄之,以付千里一笑。後文說:「言無論敘,萬唯亮之」,乃自謙情緒急迫,以致語無倫次。
此信札寫給「橫涇先生親長執事」,即顧瑮(其生平可見顧瑮小傳)。「攝泉」為許隚,字彥明,人稱攝泉居士,江蘇上元人,為許穀(號石城)之父。顧璘與同里陳沂、王韋號金陵三俊,顧瑮與王韋、許隚皆為好友。「空同」為李夢陽,號空同,甘肅慶城人,後遷居河南開封,為明代「前七子」的領袖。後文「南原」為王韋,字欽佩,號南原,江蘇南京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由庶吉士官太僕少卿。
張天復說,先前承蒙顧瑮賜示城濠中並蒂之蓮。並蒂蓮乃是吉兆,顧瑮希望張天復能為作賀詞,但張天復自言:「不得佳况,亦無雋語」,未能寫出滿意的篇章,故說希望能先得見顧瑮的佳篇,再步韻唱和。後文張天復問顧瑮任官河南時是否曾見到大詩人李夢陽?「丹丘輩」應比喻志同道合之人,張天復說,最近與王韋及許隚談話,三人都覺得如今志同道合之人絕少,想起遠在河南的顧瑮,於是寫此信札寄之,以付千里一笑。後文說:「言無論敘,萬唯亮之」,乃自謙情緒急迫,以致語無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