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臨褚庭誨辭奉帖》55歲 126.5 x 45 cm
辭奉後,不辱問,實)增馳繫。初寒,惟動履休勝。(庭誨推前耳,未由)拜展,﹝悠﹞悠悠下情,惟珍厚。(人信)惠問,(通法師往,謹附狀,不)宣(,謹狀)。臨諫儀大夫褚庭誨體。丙戌(1646)三月,孟津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煙潭漁叟
賞析
此件書蹟所寫的是《淳化閣帖》卷四的唐代褚庭誨書法。此軸曾被切分為二,只有半截,但仍保存近四百年,足見收藏人視為珍寶。此為原作下半約三分之二的篇幅,原件一行應有十七個字,此件則是一行十個字,為原件尺寸的六成。原帖為字字分離的行書,王鐸則有字與字牽連的帶筆。寫於書寫載體為細滑的綾本,水墨的濃淡與多寡,形成了漲墨粗細差異極大的線條。如第二行的「悠」與「惠」二字,則是漲墨到完全看不出線條間的空隙了。王鐸寫這件長條的綾本時,並非鋪在桌子上寫。若是鋪在桌上,上面的字寫完後漲墨未乾,墨漬會延著綾布垂直擴散。但是此件作品的漲墨沒有上下的延伸,乃因王鐸的書寫習慣:命童僕手持綾本兩端,延展伸平,王鐸懸空書寫。能夠如此揮毫,乃是長期積力所致。
解題
此件書蹟作於順治三年(1646)。該年二月(一說三月十五日),王鐸四弟王鏌卒於太平府知府任上,年僅四十歲。在明清之際,南都淪陷時,王鏌曾救助王鐸逃離,王鐸對此感激莫名。
此件書蹟所寫的是《淳化閣帖》卷四的唐代褚庭誨書法。此軸曾被切分為二,只有半截,但仍保存近四百年,足見收藏人視為珍寶。此為原作下半約三分之二的篇幅,原件一行應有十七個字,此件則是一行十個字,為原件尺寸的六成。原帖為字字分離的行書,王鐸則有字與字牽連的帶筆。寫於書寫載體為細滑的綾本,水墨的濃淡與多寡,形成了漲墨粗細差異極大的線條。如第二行的「悠」與「惠」二字,則是漲墨到完全看不出線條間的空隙了。王鐸寫這件長條的綾本時,並非鋪在桌子上寫。若是鋪在桌上,上面的字寫完後漲墨未乾,墨漬會延著綾布垂直擴散。但是此件作品的漲墨沒有上下的延伸,乃因王鐸的書寫習慣:命童僕手持綾本兩端,延展伸平,王鐸懸空書寫。能夠如此揮毫,乃是長期積力所致。
此件書蹟作於順治三年(1646)。該年二月(一說三月十五日),王鐸四弟王鏌卒於太平府知府任上,年僅四十歲。在明清之際,南都淪陷時,王鏌曾救助王鐸逃離,王鐸對此感激莫名。
-
王鐸《臨王羲之弘遠帖、知念帖》48歲 174 x 45 cm
-
王鐸《臨王羲之意適帖》33~47歲 253 x 49 cm
-
王鐸《臨王獻之鄱陽帖鵝群帖》45歲 176x54 cm
-
王鐸《臨王羲之月末帖、吾唯帖、嫂安和帖》 37歲 292 × 52 cm
-
王鐸《懷友詩》55~60歲 214.5 x 45 cm
-
王鐸《上天開巖同友作》47~53歲 260 x 53.5 cm
-
王鐸《臨王羲之家月末帖》44歲 199 x 52 cm
-
王鐸《草書臨王羲之小園帖》42歲 281 × 63.5 cm
-
王鐸《節錄與朱元思書》48歲 193 x 51 cm
-
王鐸《臨王羲之昨得不快帖》56歲 137 x 30.5 cm
-
王鐸《行書贈單大年家丈》56歲 H237×W56 CM
-
王鐸《臨張芝冠軍帖》59歲 22.5x50.5cm
-
王鐸《岳珂跋萬歲通天帖》53 x 26 cm
-
王鐸《與柱國六翁尺牘》40歲 18.5 x 11 cm x 11頁
-
王鐸《臨王羲之淳化閣帖、移屋帖、意適帖》54歲 24.5 x 97.5 cm
-
王鐸《雜書贈愚谷詩》56歲 26 x 275 cm
-
王鐸《臨淳化閣帖張芝崔子玉皇象》55歲 28 x 359 cm
- 王鐸《臨王羲之弘遠帖、知念帖》48歲 174 x 45 cm
- 王鐸《臨王羲之意適帖》33~47歲 253 x 49 cm
- 王鐸《臨王獻之鄱陽帖鵝群帖》45歲 176x54 cm
- 王鐸《臨王羲之月末帖、吾唯帖、嫂安和帖》 37歲 292 × 52 cm
- 王鐸《懷友詩》55~60歲 214.5 x 45 cm
- 王鐸《上天開巖同友作》47~53歲 260 x 53.5 cm
- 王鐸《臨王羲之家月末帖》44歲 199 x 52 cm
- 王鐸《草書臨王羲之小園帖》42歲 281 × 63.5 cm
- 王鐸《節錄與朱元思書》48歲 193 x 51 cm
- 王鐸《臨王羲之昨得不快帖》56歲 137 x 30.5 cm
- 王鐸《行書贈單大年家丈》56歲 H237×W56 CM
- 王鐸《臨張芝冠軍帖》59歲 22.5x50.5cm
- 王鐸《岳珂跋萬歲通天帖》53 x 26 cm
- 王鐸《與柱國六翁尺牘》40歲 18.5 x 11 cm x 11頁
- 王鐸《臨王羲之淳化閣帖、移屋帖、意適帖》54歲 24.5 x 97.5 cm
- 王鐸《雜書贈愚谷詩》56歲 26 x 275 cm
- 王鐸《臨淳化閣帖張芝崔子玉皇象》55歲 28 x 359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