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詠圖冊─文士題贈山東臨朐縣令王調元與其母王太夫人
王調元(1580-1664),河北撫寧人。字爕甫,號和陽。一歲而孤,由母親王孺人撫養長大,奉母至孝。年十七為博士弟子員,曾讀書僧舍,雜處於鐘魚梵唄間,二十年如一日。中萬曆四十六年(1618)舉人,謁臺使劉公,臚母守節撫孤之狀,王母因此獲得朝廷旌表,天啟五年(1625)建立貞節牌坊。崇禎四年(1631)時,調元因母老乞署教識,仕河南嵩縣教諭,他仿倣胡安定教士法,與諸生相切劘。有勢家僕辱士,調元不畏强禦,力培士氣。
任山東臨朐令,人稱「實心實政」
崇禎七年(1634),王調元陞山東臨胊令,奉養母親於官。時流寇已犯河南,朝議修築臨朐城以禦敵。臨朐城内外,民居稠密,若要濬壕修城,許多百姓將被迫搬遷、流離失所。調元認為,臨朐城已足夠堅固,向上級請求不要重修城牆,他說:流寇之害在異日,築城之害在目前,民心既失,誰與為守?賊遠在二千里外,先使吾民婦子露處失業,是人心先自解也!後憲司單騎來視察,見臨朐城房屋櫛比鱗次,城雖為土而雉堞完固,更有鄉勇往來游緝,守禦之具,纎悉畢備,始信服王調元之言。百姓因此得以安居,調元遂有實心實政之薦。
後調知山東滕縣,先是妖賊徐鴻儒之亂,滕人死者無算,又地鄰曹濮多推埋探丸之盗,調元令嚴法治,有犯必誅,於是奸盗屏息,境内肅然。不久,以戅直罷歸,家居三十年,未嘗一履公庭,故人在銓部,招之不往。又屬臺使起之,堅以疾辭。生平重然諾,不以生死盛衰變易,年八十有五卒。
王氏,庠生王堯相(藎唐)妻,年二十一夫亡,晝夜號泣,勺水不入口,姑以姑老子幼諭之,乃毁容截髮,勉事鞠育,三十九年如一日。萬曆戊子(萬曆四十六年,1618)子調元領鄉薦,直督劉公思誨(1561-1637)具題旌表,坊表為「王氏貞節之門」。
高有聞〈王太母壽序〉作於王夫人六十四歲時,距其守節之初已四十九年。文中記載,王夫人喪夫後毁容截髮,竭力事姑,雖然家貧,終姑之世無缺養。王夫人課子極嚴,「丙夜寒燈,以紡佐讀,聞吚唔聲輟,即理刀尺警之」。王夫人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受到朝廷旌表,天啟五年(1625)建立貞節牌坊。崇禎三年(1630)時,賊犯河北撫寧,王夫人更出計策守城:「堅壁一切,士卒供具,罄家所有輸之,不足又佐以簪珥,城賴以守。其大主持、大識見,有丈夫所不敢望者。」盛讚王夫人的行事與品格。
參考資料:(康熙)《永平縣志》。
吳國豪主任研究員指出,此卷題贈作者中,高有聞、馮可賓為山東人,張朝綱、張雲翰與陳素信皆為臨朐的儒學教官,題贈作者們屬於山東臨朐師生與門人間的文人群體。根據佘一元〈前文林郎知山東兖州府滕縣事和陽王公墓表〉,王調元在山東臨朐任職二年,即崇禎七年至八年(1634-1635),推測本冊成於此二年之間。
參考資料:
佘一元:〈前文林郎知山東兖州府滕縣事和陽王公墓表〉,《潛滄集》,卷四。
吳國豪:〈明代主題式合書卷冊的歷史考察──以何創時書法基金會藏品為例〉收入李郁周:《尚古與尚態:元明書法研究論集》,台北:萬卷樓,2013年,頁441-462。
高有聞、張朝綱、張雲翰、陳素信、祖勳、遲 錝、遲 錡、遲 鉉、
張所知、張自嚴、衣垂紳、衣縉紳、鍾泗英、魏日珍、趙慎行、
申玉節、申式綸、傅慱學、傅全學、馬承光、劉 玘、魏永昌、李鍾醇、
劉鴻深、王佐積、張弘遠、譚應瑞、王國英、張鳳彩、常存心、劉必沛、
陳爾玄、尹毓秀、高 烺、高 標、劉 閣、陳 善、王仁深、趙魁東、
呂大武、呂 洪、劉 燾、王啟祚、王著名、王著謨、李 懋、呂大雅、
趙篤行、張藏奇、馮可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