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留良 / Lu Liuliang

呂留良 / Lu Liuliang

1629-1683
小傳

       呂留良(1629-1683),浙江桐鄉人,字莊生,又字冀野,原名光綸,字用晦,後改字留侯,號晚村,暮年削髮為僧,改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明末諸生。明清之際思想家,少年時代結社鄉里研習文武。明亡清興更迭之際,他散財結客抗擊清軍,流亡山中圖謀復明。順治十年(1653),為免遭仇家迫害,他被迫改名出應科舉。後結識黃宗羲等人,相互究治為學處世之道,乃決意摒棄科舉之業,專心探討治亂之源。中年以後,他隱居行醫,與名醫高鼓峰相往來,然不以醫名,後將其行醫的經驗寫成《呂氏醫貫》。但在康熙十三年(1674)棄醫改行,一心攻讀與授徒。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開博學鴻詞,他誓死拒薦。康熙二十年(1681),又以隱逸舉,乃削髮為僧,在離家不遠的山中建茅廬,名「風雨庵」,在此讀書著述不輟。死前一再叮囑,不穿著清朝的服飾入葬。他有七子,長子呂葆中最有名望,有一女嫁黃宗炎之子。雍正年間,以湖南靖州「曾靜案」牽連,著作被毀,子孫受流刑。著有《呂用晦文集》、《東莊吟稿》。現浙江桐鄉有以呂留良為名的「留良小學」,崇福鎮中山公園內也修建了「呂園」,桐鄉市區內也有以呂留良命名的「留良」、「晚村」兩個鄉。

      呂留良於諸儒語錄、佛老家言無不窮究,並崇奉朱熹理學,還與張履祥一起編刻程朱遺書多本,藉由這些書籍的流傳,得以廣泛傳播朱學,是為一功。呂留良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神,在自己的詩文著作中,大量論述民族思想,還特別將明末抗清志士的作品,評點後加以散播,使其影響更加廣泛。曾靜、張熙就受及呂留良的影響而走上反清之路。雍正六年(1728),曾靜案發,歷時彌久,至雍正十年(1732)方結案。呂留良因在日記中多有「謗議及於皇考」的言論,被定為「思想罪」。已經去世四十九年之久的呂氏,慘遭開棺戮屍梟示之刑。次子毅中判斬立決,諸孫發遣甯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雍正十二年(1734),呂留良後人六十餘口,長途跋涉,歷盡艱難,從江南水鄉發遣到北疆。呂留良後人到甯古塔後,撥給甯古塔將軍都賚部下駐防旗人為奴。

繼續閱讀
  • 《晚村》
    《晚村》
    出處 :《草書五絕詩立軸》
  • 《直白》
    《直白》
    出處 :《草書五絕詩立軸》
  • 《呂留良印》
    《呂留良印》
    出處 :《草書五絕詩立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