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 / Chen Hongshou
陳洪綬(1599-1652),浙江紹興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是明代傑出的大畫家。
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天資穎異。幼隨藍瑛學習畫,藍瑛讚歎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自愧天份才氣不及洪綬。洪綬人物畫最出名,身形偉岸,衣紋清圓、細勁,兼有李公麟、趙孟頫之妙,風格突出,能夠精准拿捏、駕馭不同人物的神情和氣質,奕奕有生氣。言行思想受劉宗周、黃道周、祁彪佳諸師友影響,憂國憂民,壯懷慷慨。著作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筮儀象解》等。
不任宮廷畫家,明亡後逃禪隱居
崇禎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後以捐貲入國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博採眾長,藝事益進,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崇禎帝任命他為內廷供奉宮廷畫,不就。
甲申之變,陳洪綬租住在徐渭的青藤書屋,聞知國變,悲痛欲絕,哭泣狂呼。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南下,洪綬躲避山中,在雲門寺剃髮為僧。曾自云:「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見哭」。他為了繪畫、為了家人活下來,從此棄絕功名,潛心繪事。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生,養活一家二十多口。清順治九年(1652),「跌坐床簀,喃喃念佛號而卒」;一說他才多不自謀,被仇家所害。逝後葬於紹興謝墅官山。
繪畫、雕版插畫、書法
陳洪綬的繪畫創作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追蹤老蓮畫法的,曾經風靡一時。直接學習和繼承陳洪綬的,有徒弟嚴湛、陸薪和兒子陳小蓮,隨之而起的羅兩峰、蕭雲從,晚清的四任(任熊、任新、任頤、任預)也都遠承其流。
書法韻致生動,擷古諸家之意而自成一體。清代包世臣評他的書法是「楚調自歌,不謬風雅」的「逸品」。
陳洪綬書畫和技法遠播朝鮮和日本,作品散傳海內外,日本、朝鮮等國爭相收藏,視為珍品,名聞四海。
陳洪綬還創作雕版插圖,將文人特質和高古格調融入商業實用圖像中。最知名的有《九歌圖》《西廂記》《鴛鴦塚》《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他的插圖由名刻工奏刀,是明清木刻版畫的代表作。
藏書為越中之冠
陳氏先人在元末曾建有「日新樓」以藏書,祖父陳奫又建有「寶書樓」。其父陳于朝(1573-1606),嘗讀書苧蘿山西竺庵。著有《苧蘿山稿》、《四書簡切講義》、《自得齋稿》。洪綬建「七章庵」,庋藏先人之著述及先人所藏古籍、字畫,俞樾稱「七章庵陳氏藏書,遂為越中冠」。裔孫陳烈新(1817-1899),字蓴齋,藏書甚豐。
戲曲評點
陳洪緩和愛好戲曲的孟稱舜、張岱兄弟、祁彪佳兄弟子姪最稱莫逆。他評點孟稱舜撰寫的《嬌紅記》傳奇,以及孟稱舜編選的戲曲選本《古今名劇合選》中的孟稱舜作品(《眼兒媚》《桃源三訪》《花前一笑》《殘唐再創》),是目前所知評點孟稱舜劇最多的批評家。其評語一方面剖析藝術特色、價值取向,一方面解讀鑄詞冶句、聲韻格律、情節架構、人物塑造,可謂宏觀微觀兼具。如其評《嬌紅記》:「若鑄辭冶句,超凡入聖,而韻葉宮商,語含金石。較湯若士欲拗折天下人嗓子者,又進一格」;「此曲之妙,徹首徹尾一縷空描而幽酸秀豔,使讀者無不移情」。
陳洪綬與茶
茶畫《停琴啜茗圖》
陳洪綬繪有多幅以茶事為題材的作品,如:《停琴啜茗圖》、《隱居十六觀》中的〈譜泉〉、《松溪品茗圖》、《烹茶圖》扇面、和《閒話宮事圖》等。陳洪綬《停琴啜茗圖》(有稱《品茗圖》、《品茶圖軸》)描繪兩位高人逸士相對而坐,蕉葉鋪地,主人坐於其上,旁置茶爐壺具,客人坐一怪石上,又以一方奇石為琴台;此時,琴弦歇,茶正熟,兩人手持茶盞,四目相視,正聞香品啜,耳邊琴聲猶在,充滿高古淡雅的格調。
《隱居十六觀》中的〈譜泉〉
《隱居十六觀》(現藏台北故宮)為陳洪綬晚年極品,畫名出自佛經《觀無量壽經》中的十六觀法門,該圖冊作於1651年,是陳洪綬離世前一年為好友沈顥所作。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典藏的黃媛介《沈顥與夫人畫像冊》同樣也是以「隱居十六觀」為繪製主題,並且是由沈夫人向黃媛介所求的畫作,兩相對照,可發現繪者不同的詮釋方式與韻致。
《隱居十六觀》共繪製了隱士隱居生活的十六件事,分別是訪莊、醸桃、澆書、醒石、噴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硯、寒枯、問月、譜泉、囊幽、孤往、縹香、品梵。其中第十二幅〈譜泉〉,畫一隱士坐石上,前有流泉,隱士右手舉杯品香,左手撫按壺蓋,其旁正在煮泉水。〈譜泉〉就是按泉水適合煮茶的程度,給泉水排次序;古人認為,飲茶用水,最好是選擇清寒甘冽的泉水。〈譜泉〉中的隱士從衣冠上看,人物頭戴平巾幘,應該是與唐代陸羽有關。
《松溪品茗圖》等
《松溪品茗圖》描繪在古松環繞的溪畔,幾位儒士、高僧神情靜默,高古奇駭,正圍繞著一個大石桌飲茶,旁有二童子垂目而立。《烹茶圖》扇面,描繪在依山傍水的亭中,有兩高士對坐,其一以扇煽爐,另一高士身後立有書童,二人正煮茶論道。陳洪綬還有《閒話宮事圖》,畫中仕女把卷,男子操琴,中間有一巨型石桌,上置茶壺、茶杯、貯水甕、茶盒、瓶花;《閒話宮事圖》乃明亡後作品,取意「白髮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充滿對往昔的追憶之情。
茶詩兩首
陳洪綬曾寫〈又乞日鑄茶〉詩,詩云:「夜月成團日鑄茶,曾思湖上撥琵琶。肯分數片蓮翁否?待看西陵白藕華。」這首詩回憶當年在西湖聽歌女彈琵琶品茗的往事,且流露對「日鑄茶」的渴望;「日鑄茶」產於紹興會稽山日鑄嶺,是歷史名茶,自宋到清皆列為貢茶。陳洪綬另一首詩:「幾朝醉夢不曾醒,禁酒常尋山水盟。茶熟松風花雨下,石頭高枕是何情?」明末國家衰亡、清兵入關,陳洪綬欲死不能,只能半夢半醒的活著,甚至尋求自然山水的慰藉,茶熟松風花雨下,江山如此多嬌,本該高枕無憂,但國破家亡,如何能像仙人般逍遙自在呢?陳洪綬此身不死不勝哀,透露朝代更迭的悲涼無奈之情。
- 《弗遲》出處:《行書七絕扇面》
- 《載生》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稚柳》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壯暮翁》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西蜀楊仁愷鉨》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王望霖印》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天香樓》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天香樓》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楊氏》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陳洪綬印》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章侯父》出處 :《太母沈母太夫人祭文》
- 《陳洪綬印》出處 :《跋畫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