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允臨 / Fan Yunlin
范允臨(1558-1641),江蘇蘇州人。字長倩,自號長白,又號石公。相傳為北宋范仲淹十七世孫,允臨少年失怙,終日勤奮讀書。後家道中落,及壯入贅於吳門徐時泰。夫人徐媛,少工書,善古文,亦工詩翰。伉儷情篤,倡和成集《絡緯吟》。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時年三十八歲,授南京兵部主事,改工部,歷郎中。出為雲南按察司僉事,遷福建布政司參議,未至任而歸。
雲南酋部叛亂時率百姓防守會城
允臨自少才識通敏,恥為章句之學。盛年仕宦,奮欲以功名自效。在雲南,值鳳克亂,臨安諸州殘破以十數,猝圍會城。巡撫陳公器重他,任允臨以城守事。當時將吏已列戍外地,賊攻城急,旌旗刀槊皆來不及設置,守埤者居民耳。允臨禦之百端,凡閱數晝夜,終於保全。及賊遁走,有以克首級獻者,允臨說:「偽也。」尋生獲克於安南界上,獻俘京師。其《露布文》則出自允臨手。
先是教化三部,人相讎殺。廣南酋儂應祖乘機召安南兵,取其地自益。安南酋武德成兵力最強,擁兵號稱十萬攻打臨安,教化八砦三部長官司悉為蹂躪。上官屢諭不聽。會城大震,允臨言:「交人入內地,勢不得久。宜會諸部併力急擊。」用允臨之言,遂大敗諸部,俘斬賊帥以下以數百計。幕府方上功次,正好巡撫陳公被逮,代者忌諱允臨,遂不復錄。及遷福建,忌者猶不止,中以《考功法》。罷歸後,築別業於天平山之陽,彈絲吹竹,選妓征歌,江表望為神仙中人,以文章翰墨倡率後進。尤工法書,遠近購其書者,雖寸縑尺幅,悉藏弆以為拱璧。與華亭董其昌齊名。年八十有四,卒。
他信筆吟咏,善寫戀情、柔情。工書,與董其昌齊名。善山水,嘗自跋畫云:「餘胸中有畫,腕中有鬼。少時曾留心繪事,以領青衫不可得,退而屈首受書,遂棄之。今老矣,追憶往年筆墨,隱隱在目間,偶一拈弄,霓不類青山面孔。然隨意塗抹,亦自有致,絕無畫家溪徑。觀者聊以當無弦之琴。」著有《輸寥館集》。
范允臨與戲曲
范允臨天平山莊在萬曆年間享有盛名,置有數個家班,幾與江南家班之首留園申時行家班相埒。據張岱《陶庵夢憶》記載:「范長白園在天平山……開堂小飲,綺疏藻幕,備極華褥,秘閣清謳,絲竹搖颺,忽出層垣,如為女樂。」范允臨的家班時常演出《祝髮記》,與申時行家班演出的《鮫綃記》齊名,素有「申鮫綃」、「范祝髮」之稱。
范允臨與「天平山莊」
范允臨工書,亦善畫山水,妻徐媛為徐泰時(1540-1598)之女,負有才名,著有《絡緯吟》。夫妻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前後築園於蘇州城外天平山下,稱「天平山莊」。此地為先祖范仲淹墓地之所在,時人稱許池館亭臺之勝甲於吳中。此園既借景於山林環境自然山石,園林內部規劃亦曲折奇巧。在張岱《陶庵夢憶》追憶中,「萬石都焉,龍性難馴,石皆笏起」,「園門故作低小,進門則長廊複壁,直達山麓。其繪樓幔閣、秘室曲房,故故匿之,不使人見也。山之左為桃源,峭壁回湍,桃花片片流出。右孤山,種梅千樹。渡澗為小蘭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觴,件件有之。」寫其園內含蓄內歛而又明靜雅潔的風格。其中桃源、孤山、蘭亭以古人文典命名,然自出機杼,所以張岱言其「盡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籬下也」。園旁為范文正墓,家族傳統記憶加強了園林的人文精神。此園入清後經子孫重修,改名「賜山舊廬」。
- 《蕭齋》出處:《白香山池上篇》
- 《范允臨印》出處:《白香山池上篇》
- 《長倩》出處:《白香山池上篇》
- 《長倩》出處 :《文語小品》
- 《范允臨印》出處 :《文語小品》
- 《蕭齋》出處 :《文語小品》
- 《長倩》出處 :《行書五律扇面》
- 《職恩堂珍玩》鑑藏印出處:《白香山池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