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 / Li Dongyang

李東陽 / Li Dongyang

1447-1516
  • 稱號:「茶陵詩派」首領
小傳

      李東陽 (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湖南茶陵人,明中葉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核心人物。東陽四歲即能寫一尺大字,人稱神童,順天府官員薦於景帝,於御前書「龍、鳳、龜、麟」四大字,景帝喜而抱之膝上,賜珍果、金銀,後來又兩度入宮面聖,且於八歲獲准入讀順天府學。十七歲中天順八年 (1464) 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任東宮講官,經首輔徐溥推薦,升禮部右侍郎,與謝遷同日入內閣參與機務,因工古文,專典誥敕,疏稿每獲天下傳誦,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的仕宦生涯非常順利,自十八歲入翰林至官內閣大學士,向為君主所倚重。楊一清《李東陽墓志銘》言「凡詔冊議謚大制作,出公手尤多」,「因事納忠,多稱意旨」。總負責最終校正《憲宗實錄》,主編《大明會典》、《孝宗實錄》等。孝宗臨終時,以太子為託。

      正德時,武宗好嬉遊,常離京,於宮外建豹房,儲男女寵其中,後劉瑾亂政,首輔劉健、謝遷、老臣忠良紛紛離朝,東陽獨相,委屈其間,多所補救,如正德三年 (1508),御道現匿名信,歷數劉瑾罪,瑾怒逮三百餘人下詔獄,如劉健、謝遷、劉大夏、楊一清等,全賴東陽保全性命;後來劉瑾被誅,李東陽居功甚大。正如清人沈德潛《李東陽論》所言,「其時以言誅劉瑾者,張永也;以計授永者,楊一清也;就一清之死而使之在位者,東陽也。」「東陽不去,大有功於國。」《明史.李東陽傳》評,「其潛移默奪,保全善類,天下陰受其庇」。

「茶陵詩派」領袖

    李東陽不僅是明朝的一代名臣,也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明朝初年,在宋濂、高啟、劉基之後,詩壇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臺閣體詩派佔據統治地位。「三楊」都是臺閱重臣,先後官至內閣大學士,他們的詩歌多是歌功頌德、粉節太平之作。在君王的提倡、推崇下,臺閣詩風風行了近百年。到成化、弘治年間,李東陽以臺閱大臣的地位,主持詩壇,希望在臺閣詩風之外另闢一條新路。李東陽論詩十分推崇社甫,強調性情,主張要有新意,不屑於人語亦語。同時非常注重詩的音調、用字、結構和法度。《明史》稱其「為文典雅流麗,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他在當時詩壇聲望很高,又喜獎掖後學之人,「朝罷或散衙後,即群集其家,講藝談文,通日夜以為長。」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文學團體,主要成員有彭民望、謝鐸、張泰及他的門生邵寶、何孟春、石珤、顧清、魯鋒等。因李東陽是湖南茶陵人,故該詩派稱「茶陵詩派」,是最早打破臺閣體的統治,對繼起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復古為旗幟的前後七子影響頗大。

李東陽的書法成就

      李東陽又是著名的書法家。能作篆、隷、真、行、草各體書,以篆書最為著名,行草書也能別開生面。王世貞評其:「篆勝古隸,古隸勝真、行、草」(《弇州山人稿》)。明代書壇,帖學盛行,以篆、隷名家者却甚少。李東陽的篆書上追唐代李陽冰,清勁純雅,魄力雄厚,時稱「篆聖」。李東陽也是知名的鑒藏家。《懷麓堂集》中,對古代及當代人書畫、墨拓的歌詠、題贊及題記佔有相當的比例。傳世歷代書名迹,多經他過眼和題跋,所論甚為確當。
  對於前代書家,李東陽極為推崇顏真卿。《懷麓堂集.書顏魯公〈祭文稿〉後》曰:「顏公楷法端嚴,一筆不苟。書家者流,或頗疑其局滯。及其屬草之際,流動飛躍,莫知端倪」,認為顏書法度謹嚴,筆力雄強,尤得錐沙、折股、屋漏痕之妙。在本朝書家中,東陽非常喜愛張弼的草書。李東陽曾多次為張弼書迹作題,甚至認為他是當代顏真卿。張弼在臺閣體盛行之際,能另闢蹊徑,上追張旭、懷素,展現出一種抒發個性的鮮明書風,李東陽頗能認同這種藝術創新的精神。

      東陽在朝五十年,入閣十五年,歷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壽七十歲,今北京力學胡同,舊名李閣老胡同,相傳因東陽曾居此而得名。

繼續閱讀
  • 《誠夫珍賞》鑑藏印
    《誠夫珍賞》鑑藏印
    出處 :《與守溪(王鏊)先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