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璜 / Zhang Huang

張璜 / Zhang Huang

小傳

      字玉菴,號矞登,山東海豐人(今山東無棣),嘉靖十年(1531)舉人,任灤州(河北唐山)知州。

灤州鄉人立「張公祠」

      初入灤州衙署,即查閱多年來的重要案件,特別對沒有得到辯白或洗刷的冤屈案件逐件進行複查,全部重新判決,使原告和被告都遵從佩服,數年不白之案,悉數判斷,灤州治安因此井然有序。張璜任內修養濟院,濬灤河障,隄得免斷堰嚙崩之害。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之役,蒙古韃靼土默特萬戶首領俺答汗,率大軍侵犯京師期間,俺答汗所部進逼灤州,張璜及早號召全州人民堅壁清野,全民皆兵,加固城池防禦工事,堅固城門,重挖護城河。俺答汗騎兵見灤州城戒備森嚴,固若金湯便知難而退,終使州城安然。何創時基金會藏張璜〈行書七律〉扇面有句「文運從來關治亂,詞氛早已靖干戈」,說明當時的外患已平定。

嘉靖帝加封「灤侯」

      當時的御史鄢懋卿是嚴嵩爪牙,專臨灤州,坐催課賦,魚肉鄉民。張璜接受仕紳百姓告狀,秉公辦案,驅打鄢懋卿,鄢懋卿因此逃回北京,在嚴嵩面前加油添醋,誣告張璜。張璜早已預料鄢懋卿會顛倒是非,在驅打他出灤州後,即與部分州中耆老碩望者攜手入京,面君奏明前因後果。嘉靖帝得知鄢懋卿在灤州犯下的種種惡行後,方知張璜愛民如子,當為國器,因此高升張璜去山西太原府任職,並加封張璜為「灤侯」。張璜返回灤州後,並沒有打算去太原任職,而是將灤州知州大印懸掛在州衙大堂之上,辭官回歸山東無棣故里。州人感念張璜,為他立張公祠,四時致祭,香火綿延數百年。

      張璜回到無棣後,仍然堅貞如舊,無私無畏,或耘田種菜、耕地植棉,或結志養性、優遊山林,或傳授禮儀、教子讀書。張璜在無棣逝世後,葬於無棣古城城東三裡許,無棣官員奉詔敕造張公祠專祠,於每年春秋兩季帶領士紳祭祀,其事蹟載《山東通志·名宦志》。張璜逝世的消息傳到灤州后,當地士民遂舉薦張璜為名宦,經逐級審核批准,將張璜牌位崇祀於名宦祠。灤州又有鄉賢祠,奉祀唐代至清末十六位清官能吏,張璜列名第七位,春秋享祀,《永平府志·列傳·名宦》有其傳。

王鐸作〈張公玉庵贊有序〉

      關於張璜的生平,王鐸於順治八年(1651)三月書〈張公玉庵贊有序〉,收錄於《琅華館別集》,原作現藏濟南博物館。王鐸並親書無棣張公祠楹聯與堂額,以誌張璜的清廉風範。

      張璜曾孫張邃以舉人官滎陽知縣,張逸以進士官延平同知,家族一直延續

繼續閱讀
  • 《張璜》
    《張璜》
    出處:《行書七律扇面》
  • 《矞登》
    《矞登》
    出處:《行書七律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