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 Dong Qichang
- 稱號: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董其昌(1555-1636),江蘇上海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思翁、香光居士。明代詩文作家、書畫家。董漢儒子。
發憤習字
董其昌十七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當時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為准可奪魁,誰知放榜時,竟屈居於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松江知府衷貞吉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差,文章雖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從此他發憤學習書法。以唐人顏真卿《多寶塔帖》為楷模,後來又改學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的法帖。經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山水畫也漸入佳境。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時年三十五歲,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歷任湖廣提學副使、福建提學副使、河南參政,因病辭職。泰昌元年(1620),明光宗朱常洛繼位,授太常少卿、國子司業,參修《明神宗實錄》。天啟五年(1625),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因事辭官。崇禎五年(1632)任北京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崇禎七年(1634),回歸鄉里。崇禎九年(1636)去世,諡號「文敏」。
華亭畫派代表人物
董其昌擅於山水畫,師法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畫作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頗能詩文,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等。
董其昌與時政
董其昌除了以「南北宗論」影響近世藝術史發展,對於晚明政事亦多所觀察,所著《留中奏疏匯要》即可見其對時政的關心與針貶。董其昌在書序中說「臣常觀嘉靖朝有若大政編,識余聞見諸錄,萬曆朝有若筆麈、邸鈔,泰昌、天啟朝有若日錄、從信、紀政,或出自侍臣隨事載筆,或本之通儒有故發憤,皆可為紀述之光。」由此可見,董其昌是以寫史的認真嚴肅態度來編輯這部書,讓史實自己說話,記敘儘量客觀真實,言辭力求公正公允。他對朝廷命官的政績一一加以評判,對稱職的臣子指出優點,不合格的則加以批評「稱臣以貨獻替,稱職以辨是非,無所見則闕之。」如萬曆三十六年(1608)三月初九日,兵部職方主事葉世英所參的留中奏摺,葉世英認為東夷(案,即女真人)漸熾可虞,即勢力越來越強大,因此明朝對軍隊的糧餉應增加而不是減少,使以明軍有充足的戰備力量來對付女真人的襲擊。董其昌說「此疏在奴酋未發難之前十年﹐可謂曲突徒薪之謀。使當時早見其可行﹐防於未然則遼之禍當不若是之烈矣。」葉世英還建議在鎮江堡(在今遼寧省丹東市)和寬奠(明屬東衛)之間加強防守。董其昌曾高度評價葉世英的計策「其曰鎮江寬奠之間逼近虜巢,必先壯其聲氣,乃能伐其狡謀,此即毛文龍牽制之勢。」但也可惜他「生長於遼,究心邊計如此,惜乎遼事起而其人不用矣」。
董其昌與「醉白池」
「醉白池」在上海松江區,為清初顧大申收購董其昌別業重修之園林。相傳董其昌在此造「四面廳」、「疑舫」等建築,常與文人畫家流連觴詠。「四面廳」宜於友朋雅集,四面觀景,「疑舫」為石舫建築,建於湖畔,臨水迎風,想像舟行江湖,是宋明以來水景園中的別致建築。
董其昌與茶
〈茶董題詞〉
董其昌為嗜茶人士,常將書畫賞鑑與茶事合而為一。他在為夏樹芳茶書專著《茶董》題詞中說:「陶通明曰:『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悅有涯之生。』余謂﹕『茗碗之事,足當之。蓋幽人高士蟬蛻勢利,藉以耗壯心而送日月。水源之輕重,辦若淄淆;火候之文武,調若丹鼎;非枕漱之侶不親,非文字之飲不比者也。』」董其昌引用陶弘景的話說「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悅有涯之生」,表示人生中看似無益之事,其實是最令人愉悅的,比如飲茶這件事便是。董其昌認為飲茶能使人去除世故勢利眼和野心,且茶人通常用心於辨別水質、火候,喜歡親近大自然、談文論藝等,實為幽人高士。董其昌此話深諳嗜茶之理。
《錄宋自遜驀山溪詞》
何創時基金會所藏董其昌行草《錄宋自遜驀山溪詞》書帖,內容取自南宋詞人宋自遜(號壺山)的詞作:「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几、蒲團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青溪,松菊栽教滿。客來便請,隨意家常飯。若肯小留連,更濁酒,三杯兩盞,吟詩度曲,風月任招呼。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生動刻畫學道隱士的逍遙自在,靜坐、飲茶、種花、吟詩度曲,過著清風明月、萬事不關心的生活。
詩〈贈煎茶僧〉
董其昌在詩作〈贈煎茶僧〉中云﹕「怪石與枯槎,相將度年華;鳳團雖貯好,只喫趙州茶。」僧人遠離塵囂修行、不同流俗,一如怪石和枯槎般的獨特,且佛家追求「平等心」,即便是上等鳳團貢茶,也與一般茶飲殊無二致,不須分判高下好壞,講究的是自性的領悟、禪茶一味。一如趙州禪師不管來者何人,一律都以「喫茶去」的平常態度對應之,並讓人領悟「禪」之平易,與日常生活殊無二致。董其昌的詩作除講述禪宗「趙州茶」公案外,也可見僧人飲茶之生活日常。
試虎丘茶、行草書帖
董其昌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三月寫下一件書法佳作〈行草書卷後記〉,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在日本書道界被廣泛介紹。〈行草書卷後記〉文曰:「癸卯三月,在蘇之雲隱山房,雨窗無事,范爾孚、王伯明、趙滿生,同過訪,試虎丘茶,磨高麗墨,並試筆亂書,都無倫次。」董其昌和好友們在隱山房,一邊品嘗虎丘名茶、一邊磨墨寫字,興之所至,不拘筆法、胡亂書寫,沒想到竟成佳作。「茶」之助興、激發文人靈感,有此為證。
-
董其昌《賀平湖令陳杲菴奏最》41.5 x 71 cm
-
董其昌《草書七律扇面》
-
董其昌《董其昌倪元璐合扇》
-
董其昌《行書進學解》25 x 296 cm
-
董其昌《草書臨張旭懷素高閑帖》61歲 27 x 280 cm
-
董其昌《小楷千字文》57歲 18 x 48 cm x 8
-
董其昌《草書論書與臨王羲之十七帖》53歲 25 x 540 cm cm
-
董其昌《録王維桃源行》27 x 230 cm
-
董其昌《戊申臨懷素自敘帖》54歲 25 x 275 cm
-
董其昌《壬申臨懷素自叙帖》78歲 27 x 221 cm
-
董其昌《甲戌臨懷素自叙帖》80歲 29.5 x 277 cm
-
董其昌《與某人書》26 x 23 cm
-
董其昌《行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卷》25.5 x 278 cm
-
董其昌《行書實際寺碑銘》24 x 16 cm x 24頁
-
董其昌《宋自遜驀山溪詞》115 x 32.5 cm
-
董其昌《王詵蝶戀花詞》146.5 x 34 cm
-
董其昌《王昌齡齋心五言詩》135 x 38 cm
-
董其昌《張弼(黃庭堅款)〈千字文〉題跋》
- 《玄賞齋》出處:《行書進學解》
- 《知制誥日講官》出處:《行書進學解》
- 《董其昌印》出處:《行書進學解》
- 《太史氏》出處:《王昌齡齋心五言詩》
- 《董氏玄宰》出處:《王昌齡齋心五言詩》
- 《宗伯學士》出處:《王詵蝶戀花詞》
- 《董玄宰》出處:《王詵蝶戀花詞》
- 《太史氏》出處:《錄宋自遜驀山溪詞》
- 《董氏玄宰》出處:《錄宋自遜驀山溪詞》
- 《董其昌印》出處:《行書實際寺碑銘》
- 《宗伯學士》出處:《賀平湖令陳杲菴奏最》
- 《董其昌印》出處:《賀平湖令陳杲菴奏最》
- 《玄賞齋》出處:《甲戌臨懷素自叙帖》
- 《董其昌》出處:《甲戌臨懷素自叙帖》
- 《大宗伯印》出處:《甲戌臨懷素自叙帖》
- 《董其昌印》出處:《草書論書與臨王羲之十七帖》
- 《知制誥日講官》出處:《草書論書與臨王羲之十七帖》
- 《知制誥日講官》出處:《録王維桃源行》
- 《董其昌印》出處:《録王維桃源行》
- 《玄賞齋》出處:《録王維桃源行》
- 《戲鴻堂》出處:《壬申臨懷素自叙帖》
- 《董其昌》出處:《壬申臨懷素自叙帖》
- 《宗伯學士》出處:《壬申臨懷素自叙帖》
- 《董其昌印》出處:《行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卷》
- 《太史氏》出處:《行書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卷》
- 《董其昌印》出處 :《草書臨張旭懷素高閑帖》
- 《知制誥日講官》出處 :《草書臨張旭懷素高閑帖》
- 《知制誥日講官》出處 :《戊申臨懷素自叙帖》
- 《董其昌印》出處 :《戊申臨懷素自叙帖》
- 《董氏玄宰》出處 :《小楷千字文》
- 《太史氏》出處 :《小楷千字文》
- 《董其昌》出處 :《草書七律扇面》
- 《太史氏》出處 :《草書七律扇面》
- 《董其昌》出處 : 《題花吟韻手卷》
- 《思白》出處 : 《題花吟韻手卷》
- 《步洲藏書之印》鑑藏印出處 : 《錄王維桃源行》
- 《屠榮荊堂珍藏金石書畫之印》鑑藏印出處 : 《錄王維桃源行》
- 《嚴群所寶》鑑藏印出處 : 《王詵蝶戀花詞》
- 《陸士寶祕》鑑藏印出處 : 《王詵蝶戀花詞》
- 《山陰沈氏鐵蕉僊館珍藏》鑑藏印出處 : 《王詵蝶戀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