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今無 / Shi Jinwu
1633-1681
- 出家地:廣東 雷峰
- 住持:廣東廣州海幢寺
小傳
今無,字阿字,天然函昰法嗣。廣東番禺萬氏。生於崇禎六年(1633)卒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幼家貧,遭亂失學。順治六年(1649)十七歲,至雷峰依天然函昰剃髮出家,一心參禪。順治七年(1650),隨函昰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勉其出世,唯以鈍辭,神授藥粒,醒後思如泉湧,貫通三教,注三祖〈信心銘〉時文思泉湧。順治十三年(1656),奉其師之命,出山海關,至遼陽訪天然函昰之師弟祖心函可;函可一見,深器重之,經常終夜暢談。順治十四年(1657),返回嶺南,途中屢遇艱險,持觀世音名號,轉危為安,歷時三年而終於還山。順治十六年(1659),得其師印可。
康熙元年(1662),函昰付法今無,立今無為首座,嗣為曹洞宗青原第三十八世。隨命主席海幢寺,接引不倦,僧眾心悅誠服,王公貴族,亦往來無間。性情寬厚平易,各方皆樂於往來。如此住海幢十二年,所有經營,皆躬自規畫。當時得到平南王尚可喜的捐建與總兵許爾顯、巡撫劉秉權等人的支持,購地擴建寺院,「買四畝餘地,改創大殿、藏經閣……,一時法席交遊之盛,不減晦堂。」使得「海幢局式宏廓甲於嶺南」。康熙十二年(1673),北上京師,為請藏經。康熙十四年(1675),回海幢寺,手書《楞嚴》,輯《四分律藏大全》,聲望愈高。
康熙十六年(1677),函昰返回廬山歸宗寺,此後廣州僧徒多聚門下,鑄千人鍋,以養寺眾。康熙十七年(1678),募建藏經閣。康熙二十年(1681)示寂,全身柔暖如生,頂相紅潤,僧俗皆戀戀不捨。今無鍛鍊門人工夫深密,法嗣傑出者,有繼席廣州海幢寺之雲庵古雲。詩文清麗秀拔,著有《光宣臺集》二十五卷,同門樂說今辯編有《海幢阿字無禪師語錄》二卷行世。
(參考《海幢阿字無禪師語錄• 卷二• 海幢阿字無禪師行狀》(釋古雲述))
繼續閱讀
印
- 《今無 》出處:《行書白蓮歌卷》
- 《阿字》出處:《行書白蓮歌卷》
- 《洞宗三十五傳》出處:《行書白蓮歌卷》
- 《釋今無印》出處:《行書題贈伯虎》
- 《阿字》出處:《行書題贈伯虎》
- 《播船》出處 : 《行書白蓮歌卷》
- 《黃般若藏》鑑藏印出處 : 《行書題贈伯虎》
- 《盧子樞藏》鑑藏印出處 : 《行書題贈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