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大成 / Shi Dacheng
1610-1666
- 出家地:湖南 南嶽
- 住持:江蘇南京攝山棲霞寺、江西新城壽昌寺
小傳
大成,字竺庵,覺浪道盛法嗣。湖南醴陵龍氏。生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卒於康熙五年(1666)。早年父母雙亡,稍長任俠,一夕夢遊南嶽,遂有出家之志。崇禎三年(1630)投毘盧洞,從無礙老人落髮,發心遍參,崇禎八年(1635),往信州謁雪關道誾,道誾特意激發,後至瀛山,危坐蒲團,五日不起;一時堂中止靜,聞擊魚聲,豁然開悟,通身汗下如雨。盡讀《五燈會元》,各各如推門落臼,清楚明白。
崇禎九年(1636), 辭道誾, 居建陽。崇禎十年(1637),聞道誾示寂,復歸瀛山,造塔事畢,圓戒於見如元謐座下。崇禎十四年(1641),始策杖金陵,寓靈谷寺,適逢覺浪道盛,造見相參,師資日契。獲印可,道盛手書源流付之。
嗣法道盛後,首奉命主圓通寺,次主壽昌、景雲、棲霞諸剎。順治七年(1650),應請,復至壽昌寺振興祖庭;於七載間,復還壽昌寺舊觀,妙麗莊嚴,為江西宗剎之冠。順治十五年(1658),歸返最初受業之南嶽,未兩載而殿閣遽成,輝煌金碧。順治十六年(1659)冬,道盛訃至,大成驚痛,冒雪出山,往江南處理其師後事;其時名公卿相多入山詢受法要,六載之間,宗風大振。
康熙五年(1666),大成為掃東苑、鼓山兩塔入閩。止福州怡山西禪長慶寺時示寂,自作封龕、起龕、舉火三偈,復作故人書百函,爾後瞑目坐化。唯因僧眾悲戀,續留十日,以待壽昌使者;後詳問使者山中情況,閱代座法語畢, 隨即歡然枕臂而化,顏色如生。
大成嗣法弟子十人,影響較大者,當推繼主南嶽廣濟寺之龍山興沛,以及繼主攝山棲霞寺之楚雲興源。大成學通內外,詩文偈歌,下筆立就,有詩集《會聖堂集》七卷行世。
(參考《進賢堂稿• 卷二十三• 壽昌寺待諡禪師竺公老和尚一儀塔銘》黎元寬著)
繼續閱讀
印
- 《大成之印》出處:《行書五律詩扇》
- 《竺菴》出處:《行書五律詩扇》
- 《竺庵》出處 : 《題應漁石像卷》
- 《大成之印》出處 : 《題應漁石像卷》
- 《七十二峰人》出處 : 《題應漁石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