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木庵 / Shi Muan

釋木庵 / Shi Muan

1611-1684
  • 出家地:福建 泉州 紫雲寺
  • 住持:福建福清斂石山太平寺、福建永春象山惠明寺
  • 稱號:繼席日本黃檗宗第二世。又開法江戶瑞聖寺。
小傳

  性瑫,字木庵,俗姓吳,福建省泉州晉江人。幼失雙親,依祖母蘇氏養育。年甫十歲聞觀音靈感事蹟,頓生出塵之志。崇禎二年(1629),禮開元寺印明和公剃染,初學教義;次從鼓山永覺元賢受具足戒,始知有宗門大事。

  此後更游方參請,叩問雪關智誾、密雲圓悟、費隱通容、隱元隆琦等尊宿,「參洞山禪,究臨濟源」,勇進不退。

     崇禎十七年(1644),再往浙江廣慧寺謁費隱禪師時遇到了隱元禪師。當時,隱元隆琦是廣慧寺的首座,之前隱元曾兩度榮膺福清縣黃檗山萬福寺住持,長達17年之久,成為費隱法嗣時已名震東南,蜚聲海內外。在廣慧寺,木庵「聆其語要,竊加嘆服,因得時從請益」,隱元謙恭樸實,博學多智的高尚品格,給木庵留下深刻的印象,時年34歲的木庵參拜52歲的隱元為師,締結了佛門禪宗史上的一樁佳話。

      順治四年(1647),師因「念明鼎革遷,感傷不已」,徹悟「衲僧惟修行辨道,忠在其中」,乃歸開元寺掩關參禪。順治五年(1648)於黃檗山參謁隱元隆琦而得法。七年(1650),獲隱元和尚印可,先後主持石山太平寺、象山惠明寺諸剎。八年(1651)冬,隱元禪師命木庵為黃檗山萬福寺首座秉拂。不久,隱元又付以源流、法衣。木庵遂正式成為隱元法統的繼承人,即臨濟宗正傳第三十三世祖,時年41歲。

  明曆元年(1655),性瑫奉隱元之命,攜徒慈岳定琛、喝禪道和等人東渡日本,曾就福濟、普門二寺擔任住持,是隱元在日本建寺立宗最得力的助手。與同門即非如一共同弘揚法教,時人稱為「二甘露門」。寬文元年(1661),隨本師往京都宇治黃檗晉山。四年(1664),隱元退院松隱堂,繼席萬福寺二代住持,將軍特賜紫衣、贈白金以誌喜。

  寬文五年(1665)七月,木庵到江戶參謁將軍德川家綱,拜受萬福寺領有山林田園的特許證,將軍賜給朱印,印文作「山林田園」。接著德川家綱將軍又贈給白金二萬兩並西域大木,用於興建大雄寶殿。之後,木庵十年之間曾四次上江戶進謁德川家綱,為謀求幕府將軍對黃檗事業的支持而奔走。在萬福寺的七年中,木庵營建了甘露堂、大雄寶殿、天王殿、齋堂、鐘樓、伽藍堂、開山堂、萬壽塔院、檀越祠、大三門、鼓樓等主要建築。此外,尚有一些添建補修的工程。由於木庵的努力,新黃檗的寶殿門樓,煥然一新。

      在營建新萬福寺的同時,木庵命法子潮音在上野館林創建廣濟寺;當時青木端山對木庵禪師深為皈依,在江戶白金興建紫雲山瑞聖寺,請木庵前去傳法,從而開關東黃檗宗風之基。由於木庵對宏揚黃檗事業的傑出貢獻,寬文(1670)十年四月,天皇特賜木庵紫衣,以示嘉獎。木庵在赴江戶進謝時,在白金瑞聖寺開山傳法,將黃檗禪風傳播到關東地區。在木庵門下「三傑」(即鐵牛、慧極、潮音)下關東以後,黃檗宗在關東地區特別興盛。

      在書法一藝,與師父隱元和尚、同門即非和尚並稱為「黃檗三筆」、「隱木即」。木庵在日弘化三十年,主持檗山十七年,曾四度謁往關東,五次開壇受戒,受戒人數超過四千人,道名遠播。在丕振宇風、續建堂殿、弘法等方面都有建樹。所闢建的黃檗宗道場以江戶紫雲山瑞聖寺最具規模,不僅為關東地區第一座黃檗宗寺院。也是日後關東的黃檗宗戒場,推廣弘傳黃檗宗風不遺餘力。

  延寶三年(1675),讓瑞聖寺住持位於法子鐵牛道機(1628-1700)。延寶八年(1680)於黃檗山萬福寺退居,傳位法弟慧林性機,退休山內塔頭紫雲院,但許多寺院仍請他為開山祖師,或請其派法嗣主持。其嗣法者五十餘人,更有號為「木門十鐵」之十大弟子,傳為叢林之美談。又,兒孫奉為開山者,如信州象山、武藏千年、豆州高勝、參州永福等,是日本黃檗宗紫雲派之開山始祖。天和四年(1684)正月二十日示寂於山內萬松院,閱世七十四年,法臘五十六。明治十四年(1881),天皇在木庵禪師示寂兩百年前夕,追賜諡號「慧明國師」以示尊崇。

      清初東渡諸禪師中,時人以「隱元之德,木庵之道,即非之禪,南源之詩,悅山之書,逸山(然)之畫」說明黃檗宗家之特色。性瑫生前著作極多,除有《木庵禪師語錄》、《又錄》、《紫雲止草》、《東來集》等,可見於近人平久保章所輯錄之《木菴全集》外,尚有書法及繪畫作品傳世。

繼續閱讀
  • 《臨濟正宗》》
    《臨濟正宗》》
    出處:《扭捏瞿曇鼻》
  • 《木庵性瑫》
    《木庵性瑫》
    出處:《扭捏瞿曇鼻》
  • 《正法永昌 》
    《正法永昌 》
    出處:《扭捏瞿曇鼻》
  • 《釋瑫之印》
    《釋瑫之印》
    出處 :《與蘭洲道秀書》
  • 《一個閒人天地間》
    《一個閒人天地間》
    出處 :《與蘭洲道秀書》
  • 《釋瑫之印》
    《釋瑫之印》
    出處 :《與蘭洲道秀書》
  • 《釋瑫之印》
    《釋瑫之印》
    出處 :《與蘭洲道秀書》
  • 《木庵氏》
    《木庵氏》
    出處 :《與蘭洲道秀書》
  • 《釋瑫之印》
    《釋瑫之印》
    出處 :《與蘭洲道秀書》
  • 《釋戒瑫印》
    《釋戒瑫印》
    出處 :《草書橫幅》
  • 《木盦氏》
    《木盦氏》
    出處 :《草書橫幅》
  • 《方外學士》
    《方外學士》
    出處 :《草書橫幅》
  • 《釋戒瑫印》
    《釋戒瑫印》
    出處 :《行書手卷》
  • 《木庵主人》
    《木庵主人》
    出處 :《行書手卷》
  • 《方外學士》
    《方外學士》
    出處 : 《行書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