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欽 / Fan Qin

范欽 / Fan Qin

1506-1585
小傳

      范欽(1506-1585),字堯卿、安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累官隨州知府,又入朝為工部營繕司郎中。後因得罪武定侯郭勳,被下獄責罰,外放為袁州知府。歷官廣西參政、福建按察使、雲南右布政使、陝西左布政使等職。曾鎮壓過農民起義,對贛、閩、粵三省邊界的地方保安和抗倭設施,作過部署。

天下第一藏書樓:天一閣

    范欽嗜書,好收藏。為官多年,每至一地,即廣搜圖書。歸里後,於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間,在寧波月湖西岸建造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取《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意在防火。四面臨水,上通六間為一,中以書櫥間隔;其下分六間。前後設窗,以利通風。室內放置芸草,防治蟲害。天一閣藏書多至七萬餘卷,雄稱浙東藏書第一家。范欽作為歷史上傑出的、最有成就的藏書家之一,早在三四百年前已有定論。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帝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乾隆帝見范家藏書數百年不毀,於是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北京文淵、圓明園內文源、瀋陽文溯、承德文津、鎮江文宗、揚州文匯、杭州文瀾),用來收藏七套《四庫全書》,使得天一閣更加譽振海內。在世界圖書館史上,范欽創建的天一閣也有其卓越的地位,從現存的家族圖書館創建時間來排位,屬於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另兩家現存早於天一閣的家族圖書館均在意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建)。

      據全祖望《天一閣藏書記》載,范欽去世前,將家產分為藏書和其他家產兩部分。長子范大沖自願放棄其他家產的繼承權,而繼承了父親收藏的七萬餘卷藏書,這也形成天一閣「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祖訓,嚴格禁止外人入閣借書閱書,甚至連家族女性亦不得人。范大沖在維繫和補充天一閣藏書的同時,也建立維繫天一閣藏書的族規,規定藏書歸子孫共有,非各房齊集書櫥鑰匙不得開鎖,這些制度在天一閣私藏時期一直保留。

登「天一閣」閱書第一人:黃宗羲

      康熙十五年(1676),范欽後人范光燮傳抄天一閣百餘種書籍供士子閱讀,范光燮破例允許大學者黃宗羲登樓閱讀天一閣藏書,使得黃宗羲成為第一個進入天一閣的外族人。黃宗羲為天一閣編制書目,並撰寫〈天一閣藏書記〉,讚揚范氏後人「范氏能世其家,禮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雲煙過眼,世世子孫如護目睛」。天一閣更因此提高在學者中的知名度。自此以後天一閣逐漸結束對外封閉的狀態,對著名學者開放,然而能登閣閱書的學者畢竟只是少數。

     對於范欽的為人、政治抱負、從政業績、抗倭功勞、詩文造詣以及對出版事業的貢獻,往往被其藏書盛名所湮没而不甚為人們所關注。其實,范欽在明代的書法藝術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對收集、保存書法作品(包括歷代碑帖拓本和帖石)亦功不可没。范欽所藏的碑帖,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史學家錢大昕編有《天一閣碑目》一卷,錢在序文裏說:「天一閣石刻之富,不減歐、趙,而未有碑目傳諸世,豈非闕事。」錢氏又「拂塵祛蠹,手披目覽幾及十日,去其重複者,自三代訖宋元凡七百二十餘通,以時代前後為次,並記撰書人姓名,俾後來有考。明碑亦有字畫可喜者,以近不著錄,倣歐趙之例也。」

繼續閱讀
  • 《延陵》鑑藏印
    《延陵》鑑藏印
    出處 : 《行書詩翰》
  • 《思學齋鑒藏印》  (吳普心)
    《思學齋鑒藏印》 (吳普心)
    出處 : 《行書詩翰》
  • 《曾經雪盦收藏》鑑藏印
    《曾經雪盦收藏》鑑藏印
    出處 : 《行書詩翰》
  • 《范世安卿》
    《范世安卿》
    出處 : 《行書詩翰》
  • 《司馬之章》
    《司馬之章》
    出處 : 《行書詩翰》
  • 《南通吳氏收藏書畫印》
    《南通吳氏收藏書畫印》
    出處 : 《行書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