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迪光 / Zou Diguang

鄒迪光 / Zou Diguang

1549-1625
小傳

鄒迪光(1549-1625),江蘇無錫人。字彥吉,號愚谷,亦號愚公。祖父鄒子進(1500-1568),字鴻漸,號右湖。嘉靖十五年(1534)舉人,官至浙江溫州府通判、福建汀州府同知。父鄒懋中(1528-1609),字汝立,亦號雲橋,國子生,以子迪光貴,贈中憲大夫、湖廣黃州府知府。

      鄒迪光三歲喪母,由父親獨立撫養教育。迪光肆力於科舉,萬曆元年(1573)中應天舉人,萬曆二年(1574)中進士,時年二十六歲。後授工部主事,在京為官六年,期間結識了王世貞王世懋、吳國倫等文士。萬曆八年(1580)出為黃州府知府,萬曆十一年(1583)升福建提學副使,次年(1584)四月罷歸。歸田四年後,於萬曆十六年(1588)起為嘉湖兵備道。

督學楚中,提拔熊廷弼

      萬曆十九年(1591)改為湖廣提學副使,督學楚中。鄒迪光取士時,「不守成格,所錄首等或一人,或數十人,或竟無一人,凡所賞識,多取科第」晚明兵部尚書熊廷弼(1569-1625)即是鄒迪光督學時所提拔的人才,熊廷弼曾受到過鄒迪光的責罰,但他並不記恨,還曾親自去愚公谷拜謁老師,說道:「不是老師三十板,焉有今日?」感念老師的教導之恩。

萬曆二十年(1592),鄒迪光被彈劾罷歸。楚地百姓有數千人送行,並為他在濂溪書院立生祀。

罷官隱居,築愚公谷,組建戲曲家班

      此後二十餘年,鄒迪光歸隱於無錫惠山腳下,築愚公谷,優游林下。他自言隱居後的生活是:「致足自樂,種竹栽花,養魚飼鶴,種種勝事」,且「悔其歸之晚也」。初次罷官後,鄒迪光便考慮營建別業,經過十餘年的經營,建成「愚公谷」,並在園中蓄養家班,其音律之妙,甲於吳中。鄒迪光熟諳音律,他親自度曲,挑選歌童訓練,並邀約友人一同聽演新聲。萬曆三十年(1608)鄒迪光與友人泛舟西湖,命其家班搬演新劇:「余命童子衍新劇,至二鼓罷去。居人游客駕小艇聚觀,以數十計。每奏一技,讚歎四起,歡聲如沸。余家歌調,實求工於雅,一切金銀假面,諢語俚言,都所不用。人知其妙,而未必真知所以妙也。」可見鄒迪光家班技驚四座,廣受時人好評。名畫家吳歷亦參酌愚公谷繪成畫作,表現了心目中的桃源之境。 

      天啟五年(1625),鄒迪光逝世,享年七十七。

 

參考參料:

劉禹:《鄒迪光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吳歷《雨散煙巒圖卷》

繼續閱讀
  • 《鄒迪光印》
    《鄒迪光印》
    出處:《舟行詩扇面》
  • 《笠澤君》
    《笠澤君》
    出處:《舟行詩扇面》
  • 《宮子行玉父共欣賞》鑑藏印
    《宮子行玉父共欣賞》鑑藏印
    出處:《舟行詩扇面》
  • 《宮子行同弟玉父寶之》鑑藏印
    《宮子行同弟玉父寶之》鑑藏印
    出處:《舟行詩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