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大立 / Weng Dali
- 稱號:《春秋–孔子觀欹器圖》翁大立
翁大立(1517-1597),浙江寧波人。字元本,又字儒參、道生,號見海。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時年二十二歲,授刑部廣東司郎中。嘉靖二十七年(1548)累官至山東左布政使。嘉靖三十八年(1559)以右副都御史身份,任應天巡撫、蘇州府巡撫,是為封疆大吏。嘉靖四十五年(1566)廵按山東兼理營田,因母喪丁憂去官。隆慶二年(1568)翁大立奉旨接替朱衡,總督河道。次年七月,黃河在沛縣大決口。京杭大運河中有二千多艘糧船,在台莊以南的邳州河段受阻。翁大立上疏言:「臣按行徐州,循子房山,過梁山,至境山,入地浜溝,直趨馬家橋,上下八十裡間,可別開一河以漕。」隆慶皇帝聽從翁大立的奏請,大行振貸。翁大立知道皇帝深居宮中,市民百姓受災的生活情景他肯定不能全知道,就繪了十二幅圖並附上奏摺呈給隆慶皇帝。隆慶皇帝留下他所繪的圖以便隨時流覽,把他的奏摺轉給了相關的機構。
隆慶四年(1571)六月,鴻溝、境山、淮河疏浚等水利工程竣工。明穆宗非常高興,想要擢升翁大立。但此時黃河、淮河同時發水災,引發決口,不少河道被淤塞。更嚴重的是,泰山廟到七里溝,十多里淮河被淤塞,淮河水從朱家溝滿溢而出,居然改道至清河縣河南鎮,與黃河合流。此時翁大立正在京師擔任工部右侍郎一職。隆慶皇帝下令讓新上任的河道總督都御史潘季馴總管水利工程,負責防洪治災。不料,黃河在邳州大決口,睢寧水道被淤塞長達一百餘里。翁大立馬上上奏,建議開泇口、蕭縣二河道。翁大立並配合潘季馴的工作,重新築造堤壩,彌補決口。水災不久消退,漕運得以再次暢通。但事後翁大立、孔昭等人仍因「遲誤漕糧」遭削籍。
萬曆二年(1574)起為南京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次年擔任刑部右侍郎,不久升任南京兵部尚書。萬曆六年(1578)致仕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