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憲汶 / Luo Xianwen
羅憲汶(1611以前-1670),江西南昌人。字植于,號篁菴。崇禎十二年(1639)舉人,受知於馬世奇(1584-1644)。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李自成入北京時被拷掠,抗志不屈(一說授遷安知縣)。清順治二年(1645)出就秘書院檢討,任順天鄉試主考官,九月陞國子監司業。
清初任國子監司業,選數千人入成均
清初兵燹初息,國子監學生寥寥,憲汶省選貢生至京,達千餘人。其時國子監祭酒薛所蘊請假歸里,憲汶專肅大體,不為勢所屈。當時有國學生受兵丁所辱,憲汶立即追捕並懲責兵丁。其後歷任行人司司正、光祿寺寺丞、光祿寺少卿。順治十二年(1655)復轉翰林院侍讀學士,順治十三年(1656)正月晉詹事府少詹事,常侍從順治帝游瀛臺,他的應制賦詩獨稱上意,且立朝力持正道,順治十三年九月,引疾致仕,歸養老母。王崇簡〈送羅篁菴歸省金陵〉詩中有:「詞臣歸省恩光迥,壽母欣瞻寵命榮。」宋琬作〈羅篁庵先生生日歌〉賀憲汶六十初度,其詩序中也說:「黑頭歸隱,冠懸神武之門」、「白下長干,重啟謝公之别墅」,可知憲汶罷官後居南京奉養老母。憲汶家居益篤孝友,善事母太恭人。及母喪,毁幾滅性。後為家鄉立義田義塾,倡築堤,出粟賑饑,鄕閭仰其德行。
修建南昌「舒家壋」,防止撫河泛濫
清康熙八年(1669),羅憲汶捐款改建江西南昌嵩安鄉的「舒家壋」。「壋」是一種小土堤。當地原有的舊壋不堪使用,每逢春夏,撫河時常泛漲,四周百里農與作物都被淹沒。羅憲汶倡義修堤,堤防起自下舒家村,終至鐵爐巷,綿亙十餘里,高十餘丈,人稱「舒家壋」,堤成之後水不為災。乾隆《南昌縣志》編者按語稱,至乾隆時「壋長六七里,高二三丈不等。」
憲汶博極群書,凡著作多出其手。所居之里有古柏,自漢以來,蒼虬掩映,憲汶歸而嘯咏其下,以著書樂道自娛,臨終端坐而逝,卒於康熙九年(1670)冬季。有《漢柏居集》,清康熙年間《振雅堂彙編詩最》之編撰者倪匡世曾說,羅憲汶的詩文在某次渡淮時因舟覆,悉皆沈水,只能從他處鈔得詩數十篇,他稱讚憲汶古今體詩皆「蒼渾深秀」。有子羅光忻、羅光忭。
按:羅憲汶之仲子羅光忻,號庚齋,康熙二十九年(1690)領鄉薦,詩文受徐乾學讚賞。因養親居白下,遂入籍江寧,其後世皆為南京籍。
參考資料:
郭棻:〈祭羅篁菴座師文〉,《學源堂文集》,卷六。
郭棻:〈朝議大夫詹事府左少詹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篁菴羅公墓表〉,《學源堂文集》,卷十。
李振裕(1641-1707):〈祭羅篁菴宫詹文〉,《白石山房文稿》,卷九。
《(康熙)江西通志》,卷三十。
《(同治)南昌府志》,卷三。
- 《羅憲汶印 》出處 : 《樹色平野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