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星 / Zhao Nanxing
趙南星(1550-1628),河北高邑人。字夢白,號儕鶴,別號清都散客。晚明政治人物。隆慶三年(1569)受業於博學好古的艾穆先生,萬曆二年(1574)中進士。
從政之路最早是任河南汝寧府推官,治行廉平。地方官七年後,入朝辦事。萬曆九年(1581)任戶部主事,主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深入了解民政的運作。萬曆十一年(1583)任吏部考功司郎官,掌管官員的處分及議敘。南星不徇私情,得罪了上司,最終不得不告病還鄉。次年,起文選司員外郎,掌管職官之選補升調,任職期間,素疾其弊,銳意澄清,獨行己志,疏陳天下四大害「幹進之害、傾危之害、守令之害、鄉官之害」直言「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吏治腐敗已經嚴重威脅到社會的安定了,此舉得到正直同僚們的認可,卻也得罪了不少朝廷官吏,甚至得罪了當朝宰相,只得再次告疾歸鄉。
萬曆二十一年(1593)再起吏部考功郎中,主持京師官員考察。南星不徇私情,鐵面無私以及激切的作法影響了更多官吏的利益,官吏群起攻擊,訐其「專權植黨」,南星被削職為民。
整頓晚明朝政,史稱「眾正盈朝」
趙南星歸鄉里居,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名聲益高。與鄒元標、顧憲成,海內稱為「三君」。中外論薦者百十疏,仍不復官。在鄉期間,潛心著述,教書育才,為政壇培養了諸多人才。
光宗即位,天啟二年(1622),南星七十三歲再度入朝。起為太常少卿、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齊天下為任,大力整頓貪贓枉法,吏治為之一振。天啟三年(1623),改任吏部尚書,公正無私,且又起用有清廉正直、百姓讚譽的正人,史稱當時朝廷「眾正盈朝」「群賢滿朝」「中外忻忻望治」。宦官魏忠賢雅重南星,在熹宗面前稱讚他是能臣,但他不接受魏的攏絡。兩人有一次並坐在弘政門,選拔通政司參議,南星正色曰:「主上沖齡,我輩內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魏忠賢聽了怒形於色。不久,魏忠賢派黨人合謀算計,誣告南星貪贓一萬五千兩,南星素清貧,幸得親朋故友集資援救,但仍被罷官、抄家,流放代州充戍;其長子趙清、外孫王鐘龐經受殘酷的笞刑後,也被發配他鄉。趙母、趙夫人哀痛驚怖而死。
天啟七年(1627)八月,崇禎繼位,頒佈赦免前朝遭逮戍者的詔書,詔趙南星復原職。但因閹黨拖延阻撓,導致南星未見詔書即冤死代州,享年七十八歲。流放期間,其意志也並未消沉,依舊教授生徒,以期繼續實現社會價值。死後被吏部公舉為清忠名臣。崇禎二年(1629),追贈太子太保、榮祿大夫,追諡忠毅。
著作豐富
南星仕宦歷程浮浮沉沉,從削職為民到重新被起用,在家賦閑達二十八年。里居期間,著書講學,著作頗豐。文學作品有《趙忠毅公詩文集》《味檗齋詩文集》等,數量多,品類全。等學術論著有《學庸正說》《離騷經訂注》,尊崇程朱理學觀點,挽救世道人心,倡導修身之道、研習實學,強化個人、社會、國家的整體實力。還有醫療著作《上醫本草》。
最常被討論的是散曲,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散曲集《芳茹園樂府》反映社會實況,書寫政治理想。清初曲家尤侗評其詞曰:「乃取雜曲、歌謠、里讌、耍弄、打諢,以泄其骯髒不平之氣」。以通俗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對現實政治、對黑暗官場的不滿,融合雅、俗於一體,提高了藝術品味和精神價值。(黃婉儀老師)
- 《趙南星印》出處:《草書七絕》
- 《曾藏丁輔之處》鑑藏印出處:《與曹勳書》
- 《鮑冠儒》鑑藏印出處:《與曹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