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明代名賢尺牘特展〉

2010 年 3 月 5 日

日期:2010/3/5(五)~ 3/28(日)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室
主辦:國家圖書館.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希望能藉由基金會有限的力量結合社會無窮的資源,致力於書藝的推展及教育;將此中華文化淬鍊而就的書法藝術,在這但求速率,人文內涵卻日漸淺薄的e 時代中,重現光芒,讓今人觀覽前人手澤之際,得能細品翰墨書香,並回流反哺到生活中。因此,在何國慶董事長的支持下,特捐贈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室之裝潢,期待此一原本略顯陳舊的展覽室因此煥然一新,成為一較符合時代需求與文化推廣的新空間。

日前值此展覽室裝潢完成,並正式啟用。在國家圖書館顧敏館長與基金會何董事長的共同策劃下,為營造此一新空間的吸引力與展覽作示範,特別舉辦了「明代名賢尺牘特展」。

而明代是帖學大興的時代,加以刻帖之風盛行,法帖成為學習書法的重要媒介。科舉取士強調書寫的功力,因此一般文人即使不是書法名家,也都有相當高的書法水平。以實用性來看,尺牘乃最普遍的一種書法形式,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十分深遠且無比巨大。明人尺牘大都以行書書寫,兼顧美觀與易識的特性。尺牘是私人間往來通信,但求達意,不以傳世為目的,其書寫心態不似寫碑版、掛軸、扇面等正式作品一般拘謹慎重。書寫形式不做刻意安排,寫來隨性適意,方寸之間蘊含了獨特的個性魅力,是最具實用性,最能表現己意的書法形式。

為何明人尺牘會異軍突起?其主要原因在於尺牘文體與晚明文人的審美觀較為契合。明代文人善書者眾,或蒼勁老辣,或飄逸俊麗,或瘦硬險勁,展讀之間,諸美畢集。換句話說,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在尺牘中得到充分的展現。

本展特精選基金會典藏明代名賢尺牘百餘件,包含東林五忠、復社、學者、文學家、書畫家、大臣…等。希冀讓觀者在欣賞明人的筆情墨韻之際,也能藉由第一手史料的呈現,體現明代文人的特有的生活美學與哲學思想。除了平面、靜態的尺牘作品展出之外,現場還將播放相關投影片、文獻展示…等,力求完整呈現晚明尺牘在文學藝術史上發展的新高峰。

開幕當天來賓眾多,研究晚明文化聲望卓著的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特別到場參觀並致詞,也為何創時基金會所做的展出策劃表示敬意。會後,何國慶董事長親自主持了一個學術對談,由中央研究院黃一農院士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訪問學者、何創時基金會主任研究員吳國豪博士,針對明代尺牘的史料價值與生活美學等多重面向展開申論,並與在場來賓進行熱烈的對話。何國慶表示,這樣大規模的明代尺牘展,在海峽兩岸尚屬首次公開展出。為凝聚展出的學術性與影響力,基金會已著手編輯這批精彩的明代尺牘,收錄一百六十餘家,近兩百件尺牘,以為這個展覽留下歷史的見證。此專輯預計在近期推出,以為緊接即將出版的「晚明千家墨跡選」作一暖身預備。

活動錦集

展覽簡介

對我國古代文人來講,有兩種文體是最為普及,幾乎所有人都能寫,一是詩,另一為尺牘。詩是表達情意不可或缺的體裁,即便是附庸風雅之輩亦樂意為之。然而尺牘卻是報信傳達的基本工具,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市井小民都必須藉由尺牘來傳遞消息。尺牘又名赤牘,也就是書信,在紙張尚未發明前,人們以木板、竹簡書寫因之得名。中國尺牘寫作有相當長久的歷史,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更將尺牘的文學藝術價值推展到極致,而晚明尺牘小品的發展,更是文學藝術史上的一個新高峰。

尺牘可與簡牘、書札、手札、信札同論,泛指古人所寫的書信。論尺牘的功能性,馮夢禎說:「原夫尺牘之為道,敘情最真而致用甚博。本無師匠,瑩自心神;語不費飾,片辭可寶;意不涉泛,千言足述。」書信往返的內容是追尋文人交遊生活的絕佳史料。文人尺牘乃最貼近生活情趣的文學載體,內容所涉,或索文稿,或錄詩作,或告家事,或定情誼,或道病況,或言時政,文人意趣每在支字片語中。明代尺牘作為文人間互通情愫的文字,更充分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狀況和文人的心境。卜正民研究晚明書信傳遞現象,認為此時發生的兩件事改變了書信往來的內容和形式。一是名人將他們的書信出版,作為交流新的思想觀點的手段;二是商業性郵政服務的出現。晚明是書信倍受重視的年代,專門的名家尺牘本開始出現,如張居正《張文忠公書牘》、歸有光《震川尺牘》、袁宏道《袁中郎尺牘》、熊廷弼《遼中書牘》、史可法《史文正公尺牘》等。就文學性而言,晚明尺牘文學亦發展至一定的高度,具有相當顯著的時代特性,成為晚明小品文選競相收錄的重點核心。就尺牘的書法或文學性而言,晚明是個名家林立、妙品迭出的時代。

明代是帖學大興的時代,加以刻帖之風盛行,法帖成為學習書法的重要媒介。科舉取士強調書寫的功力,因此一般文人即使不是書法名家,也都有相當高的書法水平。以實用性來看,尺牘乃最普遍的一種書法形式,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十分深遠且無比巨大。自晉唐以降至元明清,尺牘一直是帖學的主流形式,晉唐傳世書跡大都以「帖」為名(例如:《快雪時晴帖》、《伯遠帖》、《平復帖》),此「帖」的形式也就是尺牘。

明人尺牘大都以行書書寫,兼顧美觀與易識的特性。尺牘是私人間往來通信,但求達意,不以傳世為目的,其書寫心態不似寫碑版、掛軸、扇面等正式作品一般拘謹慎重。書寫形式不做刻意安排,寫來隨性適意,方寸之間蘊含了獨特的個性魅力,是最具實用性,最能表現己意的書法形式。

為何明人尺牘會異軍突起?其主要原因在於尺牘文體與晚明文人的審美觀較為契合。明代文人善書者眾,或蒼勁老辣,或飄逸俊麗,或瘦硬險勁,展讀之間,諸美畢集。換句話說,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在尺牘中得到充分的展現。本展特選明代名賢尺牘百餘件,包含東林五忠、復社、學者、文學家、書畫家、大臣等。希冀讓觀者在欣賞明人的筆情墨韻之際,也能藉由第一手史料的呈現,體現明代文人的特有的生活美學與哲學思想。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