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0-10-07 ~ 2000-11-05
時間:10:00~17:00 週一休館
地點:何創時書藝館
「書法」作為以書寫漢字為表現形式的「藝術」,在中國及日本、韓國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過去是在藝術與實用的雙軌道上普及於社會,並處在受重視的地位,但在硬筆與電腦取代實用書寫之後,書法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所幸由於書法的藝術特質突出—它不僅是一種文化象徵、藝術創作項目,更可以作為修心養性的休閒活動,因此受到眾多人們的青睞,即使在文化藝術多元的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發展的空間。因為書法藝術可以說是一個窮畢生之力都難以盡窺奧秘的無底洞,無論是純欣賞、創作、理論研究、鑑藏,任何一方面均能讓愛好者獲得無窮的樂趣與成就感。此外,書法若作為一種「教育」科目,有助於文化傳承,在不同年齡層還具有提升心靈、強化國民素質的功效:老年人研習書法,可以排遣寂悶、怡情悅性;中年人研習書法,可以抒解事業壓力,促進身心和暢;少年人研習書法,可以收斂心性,去除浮躁之氣。
書法教育是書法藝術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學校體制的書法課程,民間的私人書法傳承,書法團體舉辦的各種活動(書法師資研習、書法講座、學術研討會、書法比賽、書法展覽…等),以及書法資料的出版,都屬書法教育的範疇,透過各個層面專家或熱心人士的推動,將呈現幾個現象與成果:一、書法創作水準提升,書法家人數激增。二、書法理論研究績效顯著,更多人投入書法學術研究。三、書法相關出版品(碑帖、教材、理論、作品集、刊物)大量印行。四、參與書法活動的人數增加,學習書法者、參觀書法展覽者,參加書法比賽者、購買文房用品者、收藏書法者…有蓬勃可觀的數量。五、書法展覽(個展、聯展)舉辦頻繁,且有較高的水準。如果台灣書法發展以清代、日治時期、台灣光復以後三個時期來探討,清代的書法教育算是依附於科舉與文人游藝;日治時期則落實到了教育體制,並與日本本土書壇的書法藝術發展息息相關及台灣民間的漢文實用書法成鼎足而三的態勢;光復初期的學校書法教育猶有一些生氣,五○、六○年代因缺少師資養成管道,學校書法教育成效不彰,七○年代以迄於今靠著民間書法社團的大力運作,台灣書壇的確呈現出前述的五個現象,並累積了可觀的成果。台灣書法教育展的舉辦正是期盼關心書法教育發展的人士,共同來檢視過去數十年來書法教育的成效,不做一番省思,以集思廣益的方式建構出未來努力的方向。